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脑膜炎大肠杆菌CE10的基因组学研究

路淑婷  
【摘要】: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俗称为大肠杆菌,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也是研究细菌基因组进化的理想模型。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引起宿主胃肠炎、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脑膜炎(Neonatal Meningitis)等疾病。大肠杆菌CE10是一株分离自新生儿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07:K1,种系发生分组属D组。前期研究表明,CE10是唯一己知携带有完整Ⅲ型分泌系统的脑膜炎大肠杆菌。 本研究采用Roche/454测序技术结合传统的Sanger测序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CE10株的全基因组精确图绘制,并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进化分析。CE10的基因组由一个约5.3Mbp的环形染色体和4个质粒构成。其染色体GC含量50.6%,编码5009个蛋白、91个tRNA和7个rRNA操纵子。比较基因组研究显示,CE10的染色体和另一株属于B2组的Kl脑膜炎大肠杆菌S88株具有约4.1Mb的共同骨架,并且基本保持线性。但是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显示CE10株与一株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IAI39株非常接近。然而CE10的染色体和IAI39相比却存在着明显的大片段移位和倒置。由此我们推测,CE10和IAI39可能是近期才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但是后来针对脑脊液和泌尿道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进化导致了它们的基因组骨架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我们全面分析了CE10基因组编码的潜在毒力因子,并发现了两个与Ⅲ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岛,ETT2和ETT2*。ETT2表达组成Ⅲ型分泌系统针状复合物的结构蛋白,ETT2*表达Ⅲ型分泌系统的转运蛋白和分子伴侣。同时识别了一批潜在的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勇;永井和夫;田村学造;;二环素对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的选择性作用[J];微生物学报;1982年01期
2 云溪;纤维单胞菌fimi的纤维素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分子克隆(重组DNA:pBR322质粒;免疫检测)[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4年01期
3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02期
4 ;疫苗[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11期
5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12期
6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01期
7 陈永青;;大肠杆菌DNA复制起始点(oric)与12KD膜蛋白的结合特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6年02期
8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10期
9 ;疫苗[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6期
10 魏燕玲,张意仲,黄上媛,徐国洲,王红旗,刘建刚;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产毒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年05期
11 张震元;;鲑生长激素的基因操作宿主由大肠菌杆转向酵母菌[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8年01期
12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1期
13 ;疫苗[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6期
14 牟希亚;;泌尿生殖道感染表面粘附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89年01期
15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12期
16 竹田多惠 ,杨吉明;毒原性大肠杆菌[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0年04期
17 ;酶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90年03期
18 罗进贤;刘展雄;李文清;;短小芽孢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0年02期
19 ;激素和活性多肽[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3期
20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萍;雷连成;吕爽;韩文瑜;;人溶菌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王鹏雁;陈创夫;张再超;毛志福;任艳;;表达大肠杆菌K88ac-STⅡ的口服沙门氏菌活苗的动物免疫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海华;;肉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综合诊治[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4 杨玲丽;陈杖榴;;相同耐药谱大肠杆菌的脉冲场电泳分型研究[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覃宗华;谢明权;蔡建平;艾哈迈德;彭新宇;魏文康;吴惠贤;;毒害艾美耳球虫广东株微线蛋白-2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伟;潘石;李银丽;宋林峰;张毅;吴世法;;大肠杆菌与副流感病毒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姗姗;张桂荣;于艳辉;张忆华;;头孢他啶诱导大肠杆菌内毒素释放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昀;李冉辉;郑易之;;大豆PM2(LEA3)蛋白及22-氨基酸结构域在植物和大肠杆菌中的耐盐功能鉴定[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王小娟;陈向东;;属间细菌质粒自然遗传转化[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许金俊;陶建平;彭金彪;王留;;柔嫩艾美耳球虫YZ株SO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中其;仔猪断奶腹泻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毒力因子分布及特异性蛋黄抗体药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倩;聚羟基脂肪酸酯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降解以及分子改造[D];山东大学;2009年
3 郑宗宝;一体化生物加工过程进行大肠杆菌的半纤维素琥珀酸生产[D];天津大学;2012年
4 康振;大肠杆菌系统改造及琥珀酸和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途径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凤军;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质粒传递和调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李晓敏;大肠杆菌氧胁迫适应性蛋白质组学、O-抗原研究和嗜热菌NG80-2醛脱氢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进化机制的研究及检测方法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彭亮;聚磷酸盐激酶1在脑膜炎大肠杆菌K1株致病中的相关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马毅;多个药物靶标蛋白在大肠杆菌无细胞系统高效表达及功能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金丽;应用饲料油脂防控牛感染大肠杆菌0157:H7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淑婷;脑膜炎大肠杆菌CE10的基因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王晓强;血小板反应素1活性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D];四川大学;2005年
3 周璇;重组人IZ-CD40L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的鉴定[D];苏州大学;2005年
4 张建军;大肠杆菌F18菌毛操纵子fe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涂健;抗生素和内毒素诱发鸡肠源性大肠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雷;致断奶仔猪腹泻、水肿病大肠杆菌F18菌毛a、b、c因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7 许攀峰;头孢他啶对家兔产CTX-M-14型ESBLs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8 汪洋;携带IBV基因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发酵及提取工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变芳;果蝇抗菌肽基因Andropin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融合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淼;HChEGF在原核和真核中的高效表达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超;大肠杆菌有望制成生物微型马达[N];科技日报;2006年
2 裴那;Oxoid公司推出快速确认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沧州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程红利;一例肉鸡类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感的诊治[N];河北农民报;2011年
4 ;杆菌速灭[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5 陈勇;菠菜生菜相继被“毒”,灌溉水是“凶嫌”[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编译 王金元;新型相机用大肠杆菌做底片[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记者 冯卫东;除菌香皂其实并不除菌[N];科技日报;2007年
8 冯立中;致泻大肠杆菌是腹泻病祸首[N];健康报;2006年
9 宁夏隆德县畜牧兽医站 罗志轶;中西医治疗獭兔球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10 赵承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怪病”频出:医学昌明的代价?[N];大众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