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对幼猪深低温停循环的脑保护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区域性脑灌注模型;探索幼猪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中的最适区域性脑灌注流量,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脑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20只健康幼猪,平均年龄23.7±2.1d,体重6.4±0.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5例。对照组为单纯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实验组分为3组不同流量的区域性脑灌注组,其脑灌注流量分别为25ml/(kg·min)、50ml/(kg-min)和80ml/(kg-min),分别称为RCP25组、RCP50组和RCP80组。通过检测血浆中建立CPB前(T1)、DHCA或RCP前(T2)、RCP结束后10min(T3)、停机前(T4)、CPB结束后1h(T5)以及2h(T6)6个时间点的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脑氧摄取率(CEO2)、大脑皮质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含量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评估不同区域性脑灌注流量的脑保护效果。
结果各组幼猪血浆中S-100p蛋白和NSE的浓度于T4时明显升高,并于T5时达到高峰(P0.05);RCP50组血浆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从T4时开始明显低于DHCA组和RCPso组(P0.05),与RCP25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EO2在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明显降低(P0.05)。DHCA组、RCP25组和RCP50组的CEO2在T3时开始升高,RCP80在T3时组稍微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4开始,RCP25组和RCP50组的CEO2与DHCA组和RCP80组更接近于基础值(T1)(P0.05)。大脑皮质中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含量在3种不同流量的RCP组明显低于DHCA组(F=23.54,P0.01),其中RCP25组及RCP5o组明显低于RCP80组(F=23.54,P0.01),而RCP25组与RCP5o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学改变发现DHCA组及RCP8o组细胞形态异常,结构不完整,胞质内尼氏小体消失;而RCP25组及RCP5o组中神经细胞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基本完整,胞质尼氏小体变少或消失。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区域性脑灌注模型安全有效,能够为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损伤保护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在本研究建立的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中,RCP最适灌注流量为25~50ml/(kg.min)之间。
|
|
|
|
1 |
朱鹤;张静;赵友为;王金城;;深低温停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8年03期 |
2 |
胡强夫;黄维勤;;脑电双频指数用于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氧代谢评估的可行性[J];海南医学;2008年06期 |
3 |
唐令凤;杨康;张玉霞;廖克龙;王海东;;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4期 |
4 |
张遵严;陈雪芬;张敏;王志维;;选择性脑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下的脑保护作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12期 |
5 |
王加利,丁振元,王冬青,李功宋;体外循环并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下腔静脉癌栓清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07期 |
6 |
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主动脉弓动脉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05期 |
7 |
胡小琴,任维良,卿恩明,周峰,祝青璇;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100例报告)[J];中国循环杂志;1986年04期 |
8 |
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2期 |
9 |
傅惟定;朱德明;张蔚;陈虹;王伟;;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术的体外循环[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0 |
马友田;王庆本;李晓萍;王素芹;;深低温停循环下1例主动脉弓动脉瘤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23期 |
11 |
邹小明;刘鑫;王武军;刘亚湘;;改良犬深低温停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14期 |
12 |
唐跃;吴爱丽;慎慧;田毅;关彬;周燕文;彭鹏;;兔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2009年06期 |
13 |
程伟伟;姚建民;;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与保护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3期 |
14 |
陈春梅;周丽华;高姣姣;马春花;王文林;王明智;林少欢;邓见明;龙伟光;;急诊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置换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15期 |
15 |
孙勇,苏肇伉,杨艳敏,张海波,徐志伟;婴儿深低温体外循环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
16 |
刘晋萍;李春华;李波;冯正义;郎亚军;龙村;;深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Ⅰ期矫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6年03期 |
17 |
缪娜;侯晓彤;刘瑞芳;董培青;柳薇;孙立忠;吉冰洋;杨璟;;应用孙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年02期 |
18 |
赵荣;李彤;赵生涛;段大为;庄小飞;郑帅;张仁腾;蔡振杰;;不同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对脑组织ATP酶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
19 |
宗白鹭;王亚珠;李进;;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11期 |
20 |
张仁腾;李彤;蔡振杰;赵荣;段大为;;不同深低温停循环方式对脑组织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