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1、EMT相关的LncRNA筛选及功能和机制研究2、Gadd45α对自噬的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

张栋栋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类蛋白非编码序列,通常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形成,长度超过200nt。由于缺少有效开放阅读框,很少编码或不能编码蛋白。LncRNA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RNA-RNA碱基配对,RNA-蛋白相互作用,RNA-DNA相互作用等,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各个层面发挥功能,参与染色质修饰、转录调节、剪切加工、RNA稳定性调节等重要过程。研究发现,LncRNA与一系列重大疾病相关,其中以神经性疾病和肿瘤最为突出。 EMT即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失去上皮表型转化为间质细胞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自身极性、细胞间连接、获得运动能力,发生EMT的细胞可以离开上皮组织侵入周围组织或向更远端的位置转移。越来越来多的研究表明,EMT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功能,肿瘤细胞通过EMT过程可以侵入周围组织,并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发生远端转移。TGF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活化EMT相关的转录因子,因此用TGFβ处理细胞可以发生瞬时的EMT过程。 与肿瘤侵袭迁移相关的LncRNA已有报道但与EMT相关的LncRNA还鲜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建立了TGFβ1诱导的EMT模型。通过LncRNA芯片对该模型进行分析,筛选EMT相关的LncRNAs。芯片结果显示总共有1383条LncRNAs发生变化,其中表达上调的有722条,表达下调的有661条。按照一定的筛选原则包括变化倍数、表达丰度以及启动子分析等,对其中的23条序列进行Real-time PCR验证,通过多次验证最后选择LncRNA14作为研究目标。LncRNA14位于CDH4基因的3’-UTR区,我们通过Northern blot验证了独立序列的存在。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瞬时转染还是稳定高表达细胞系,LncRNA14均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并明显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初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过表达LncRNA14能够上调E-cadherin的表达,同时抑制vimentin的表达,提示LncRNA14可能通过经典的通路调控EMT过程。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芯片筛选了一系列与EMT相关的LncRNAs,并通过Real-time PCR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LncRNA14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克隆形成等,并对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做了初步的探索。 Gadd45a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可被多种应激损伤因素诱导表达,包括:紫外照射、电离辐射、血清饥饿、化疗药物作用等。Gadd45a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以及抑制血管形成等。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溶酶体依赖的降解途径,是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和内稳态平衡不可缺少的机制。自噬可以通过降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和长半衰期蛋白维持细胞稳态,同时也可吞噬细胞内微生物病原体行使天然免疫功能。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自噬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肿瘤类型,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发挥的作用会有所不同。一方面在某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自噬起到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肿瘤细胞存在高活性的自噬作用,肿瘤细胞利用自噬机制对抗由于快速分裂和供血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和缺氧。此外,在肿瘤化疗、放疗后,自噬活性增强,以清除因电离辐射、细胞毒性而受损的大分子或细胞器,阻断了线粒体的凋亡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成活。 但是Gadd45a作为一种抑癌基因是否通过自噬过程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实验在6株不同的细胞系中证实,Gadd45α(?)够明显降低细胞内Lc3-Ⅱ的表达和自噬小体的数量。同时在Gadd45a敲除的小鼠中也得到一致的结果。Bafilomycin A1处理细胞发现,Gadd45a主要通过调控自噬小体的形成抑制自噬过程。进一步对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Gadd45a可以影响Beclinl与Vps34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自噬。通过免疫共沉淀以及GST pull-down实验发现,Gadd45a与Beclin1相互作用从而解离了Beclin1与Vps34的相互作用。片段化实验表明,Gadd45a主要是通过71-81位氨基酸与Beclin1结合。进一步验证试验发现,敲降Beclin1可以消除Gadd45a过表达或敲降引起的自噬的改变。 综上所述,Gadd45α可以抑制自噬过程,这种调控主要是通过上游抑制自噬小体的形成实现的。Gadd45α可以与Beclinl相互作用,从而解离了Beclin1与Vps34的相互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士娜;马静;滕猛;宦大为;王翠芳;;Twist及Akt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年01期
2 张可华;宋建国;;EMT与肿瘤[J];生命的化学;2008年05期
3 李艳;王晓钰;王丽京;徐涛;卢晓晔;蔡冬青;耿建国;杨雪松;;PTEN抑制胚胎原肠胚形成期EMT的过程[J];遗传;2011年06期
4 杨利霞;李淼;李乡南;方长清;李建华;;多效蛋白PTN在肺腺癌血清、组织和胸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张阿漫;姚熊亮;;近边界三维水下爆炸气泡动态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8年02期
6 王艳红;刘宗才;阚云超;文祯中;;长片段非编码RNA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柏庆然;宋旭;;长非编码RNA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J];生命科学;2010年07期
8 孟祥兵,董燕,孙志贤;p53转录活化的p21和Gadd45在细胞DNA损伤监视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C辑;1999年04期
9 鞠桂芝,傅海青,苏旭,付士波,刘树铮;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胸腺细胞p53、p21、GADD45及MDM2蛋白表达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马淑梅,刘晓冬,鞠桂芝,刘树铮;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细胞p53、waf1、gadd45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1期
11 孟祥兵,董燕,孙志贤;p53及其效应分子p21和Gadd45在纺锤体检查点调控中的作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年02期
12 冯雪凤;王迎伟;;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Gadd45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5期
13 刘斌;董燕;宋宜;郑晓飞;孙志贤;;辐射诱导Gadd45基因表达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实验室评估[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8年03期
14 傅海青,鞠桂芝,苏旭,傅士波;p53及其下游基因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G_1期阻滞中的作用[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0年02期
15 赵永同,朱峰;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1995年04期
16 闫雪冬,张宗玉,童坦君;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变化及gadd45和gadd153基因的可诱导性改变[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7 孙雪敏;哺乳类细胞DNA损伤反应[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8 仁晓庆;放射抑制再狭窄的细胞及分子机制[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0年02期
19 吕鸿声,张志芳,吴金美;细胞凋亡:昆虫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机制[J];中国蚕业;2003年03期
20 苏伟明,马润娣,于立坚;细胞周期阻滞与肿瘤[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庚寅;盖志博;白艳花;刘志艳;觉道建一;村垣泰光;;上皮-间叶转化(EMT)的研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栋栋;詹启敏;;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筛选[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徐向明;林建江;;EMT和肿瘤进展[A];2011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暨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琳琳;蒋捍东;;肺癌化疗耐药性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吕琪;王炜;花芳;胡卓伟;;DEDD通过调节EMT抑制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敬伟;;EMT钢丝绳探伤仪在云南锡业集团井下的应用[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毛宇彬;张妮妮;徐谨斐;;Twist家族在乳腺癌EMT中的功能研究[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毛宇彬;欧阳高亮;吴学记;宋刚;李程;鲍仕登;刘祖国;;Dermol通过EMT促进人类卵巢癌侵袭转移的作用研究[A];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肿瘤和第十二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韦玉春;黄家柱;光洁;李旭文;;太湖悬浮物浓度的遥感监测归一化指数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艳;王晓钰;王丽京;徐涛;卢晓晔;蔡冬青;耿建国;杨雪松;;PTEN抑制胚胎原肠胚形成期EMT的过程[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栋;1、EMT相关的LncRNA筛选及功能和机制研究2、Gadd45α对自噬的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黄绍光;GLIPR-2促进Ⅱ、Ⅲ型EMT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李楠;Sival抑制EMT及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李晗;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陈璐;TAM与胃癌细胞EMT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周伟伟;EMT相关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马衣努尔·买提托合提;上皮间质化(EMT)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诱导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董雪;亚砷酸钠血管效应及诱导EMT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曹正策;基于电驱动自动变速器(EMT)的Plug_in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易建华;上皮-间充质转变(EMT)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TLR2在大鼠肝细胞EMT现象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陈智鹏;肺腺癌A549细胞EMT中的线粒体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雅娟;EMT及其相关因素与大肠癌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肖锋;EMT和IGF-1R表达与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关系[D];广州医学院;2011年
5 邵阳;干细胞融合诱导EMT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刘凤娟;Egf17、Notch1和EM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何倩;肝癌细胞多荧光EMT指示模型的构建及功能初探[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婧;EMT标记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周鑫;烯醇化酶ENO1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EMT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乔理想;电驱动自动变速箱(EMT)检测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晓芳;揭秘华为架构变动:与EMT并行 董事会走向台前[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晓芳;董事会取代EMT 华为向公众公司迈进[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刘海英;上皮间质转化基因可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4 刘葳漪;上海通用前5月销量突破40万[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丘慧慧;华为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近60%[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敏;肝癌干细胞及其分化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范彪;华为澄清人事震荡 接班问题再成焦点[N];证券时报;2010年
8 钟良;孙亚芳离职与否,华为接班人问题都很现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本报记者 丘慧慧;华为改选董事会 厘定新四大业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梁裕;华为不再“神秘”[N];华夏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