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脑梗死的OCSP分型与头MRI、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分析 2.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急性脑梗死的OCSP分型与头MRI、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灶分布和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了解临床表现、脑梗死部位和血管病变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评价多种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P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四种亚型。根据头部MRI所示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层、基底节区、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四种亚型。应用TCD、MRA、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造影评价患者的血管病变,并参考TOAST分型原则将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两组。应用x~2检验分析临床分型、病灶分布和脑血管病变的关系。应用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了解不同亚型患者病后1年的功能状态,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概率,评价不同亚型患者复发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差异。
结果:
脑梗死OCSP各亚型与影像亚型间存在相关关系(X~2=97.279,p<0.005)。不同OCSP亚型合并颈内动脉末端和/或MCA狭窄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X~2=15.811,p=0.001),不同MRI亚型和并颈内动脉末端和/或MCA狭窄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X~2=13.748,p=0.003)。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卒中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23.5%病灶大于2cm,53.3%合并大血管狭窄,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腔梗综合征(p<0.05)。将临床表现为LACI的患者认定为小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很高(94.1%),但特异性相当低(53.3%)。在调整年龄、性别、HBP、DM、吸烟、饮酒
|
|
|
|
1 |
李新立;魏华伟;李强;张晓明;易建业;刘群才;;头痛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
2 |
孙翠萍;马建军;徐军;;急性脑梗死427例血糖水平与预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3 |
吴开毅;刘南午;;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及梗死灶大小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1年17期 |
4 |
王本孝;许平;;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11期 |
5 |
胡伟东;邵国富;胡涛;包仕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5期 |
6 |
冯泉;;OCSP分型结合脑影像检查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8期 |
7 |
王琰萍;张晓玲;黄俊军;朱敏初;许丽珍;;OCSP分型及侧支循环在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
8 |
邵名顶;;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J];安徽医药;2008年03期 |
9 |
陈卡玲;骆磊;金普放;;蚓激酶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1期 |
10 |
张国正,姚鹏,张艳泓;小剂量尿激酶并用低分子肝素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11 |
刘高奇;;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3期 |
12 |
赵桂森;霍彬;李斌;冯慧贤;张计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7期 |
13 |
吕杰,李帷国;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3期 |
14 |
周清,谷旭红,李惠敏,闫振元,张桂芬,龚杏月;大剂量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研究[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6期 |
15 |
刘凯,范海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6 |
王娜莎,周劲;急性脑梗死的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6期 |
17 |
周祖文;急性脑梗死药物溶栓治疗的某些进展[J];河北医药;2003年03期 |
18 |
张丽,李良;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19 |
徐修廷,闻公灵;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
20 |
吴晓华,陶世行;低分子肝素加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