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型反应模式的建立与抗银屑病药物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
【摘要】:目的 (1) 探索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剂(LPS或咪喹莫特)和T细胞丝裂原ConA在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时可能的协同作用,以此建立Th1细胞反应的实验模式:(2) 利用此Th1细胞反应模式对己知的抗银屑病药物及线索化合物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探讨;(3) 通过上述研究初步建立抗银屑病免疫异常药物和/或Th细胞反应调节剂的药效学评价方法。
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剂和T细胞丝裂原不同浓度的剂量组合以及双抗体夹心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诱导剂条件下小鼠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FN-α的表达特征。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干预实验,实验用药物包括临床上已知具有抗银屑病活性的代表药物:环孢素A和地葸酚,以及临床具有抗银屑病疗效,但是药理作用还未澄清的线索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和专利化合物A2002。
结果 Ⅰ.ConA剂量依赖性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0.25μg/ml是最低诱导浓度。LPS各剂量组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FN-γ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LPS与0.25μg/ml ConA联合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时,LPS表现出协同效应,但随LPS浓度升高,IFN-γ的产量下降。在0.25μg/ml ConA的条件下,不同LPS剂量组之间,IFN-γ的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0.5μg/ml LPS与0.25μg/ml ConA联合组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产量最高,比0.5μa/ml LPS和0.25μg/ml CoM分别诱导时IFN-γ产量之和高25倍以上。在联合0.25μg/ml ConA的隋况下,随着LPS浓度的降氐,Balb/c小鼠脾细胞IL-12的表达量上升和IL-4的表达量下降,IL-12与IFN-γ呈正相关,IL-4与IFN-γ呈负相关。虽然LPS 单独应用时有诱导IL-12生成的作用,但是IL-12的生成量与LPS的剂量之间并没有显现出剂量依赖关系。Ⅱ.咪喹莫特体内诱导Balb/c小鼠IL-12和IFN-α生成,IL-12在Balb/c小鼠血清中,经咪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