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惟滨,孙树权;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5年04期 |
2 |
杨树森;;由约氏疟原虫、夏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血液期裂殖体合成的高分子量蛋白质的血清交叉反应[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3期 |
3 |
周铭贤,潘星清;若干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及鼠体内约氏疟原虫抑制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1期 |
4 |
聂崇兴;赵双星;;一种简易的疟原虫浓集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91年04期 |
5 |
周增桓,季英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保护性抗原的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S1期 |
6 |
Butcher GA
,殷雷;HIV和疟疾:免疫学的反思?[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2期 |
7 |
张津利;听力测定作为疟疾治疗过程中血浆奎宁浓度的可能指标[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1期 |
8 |
樊汝恭,刘尔翔,何玉英,季秀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大量培养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2期 |
9 |
王燕妮,肖谷田,毕惠祥,李明,金丽娟,李英杰,谢毅;恶性疟原虫(海南株)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年01期 |
10 |
董文其,毕惠祥,李明,曲利芝;鼠疟模型作为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保护性的探索试验[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1年01期 |
11 |
林树兴;;关于疟疾诊治的若干问题[J];右江医学;1990年02期 |
12 |
潘卫庆,陆德如;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4期 |
13 |
Landau I
,许学年;疟疾的时机疗法——疟疾化疗的新方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4期 |
14 |
符式刚,邢奇芬;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的实验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1期 |
15 |
程义亮;对疟疾复发机理认识的进展[J];山东医药;1977年02期 |
16 |
郑璇,刘祥焜,张贵宁,饶文琪,黄吉林;贵州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87年03期 |
17 |
黄俭;;铁螯合物对鼠及人疟原虫肝组织期的体外抑制作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4期 |
18 |
付雍;丁艳;周桃莉;陈继德;彭小红;徐文岳;;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6期 |
19 |
黄森琪;;略谈疟疾的正规治疗[J];中国医刊;1982年07期 |
20 |
钱锋,张青锋,薛向阳,潘卫庆;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两个重要候选抗原的相互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