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修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摘要】:一.文献概述:
1.当前腭裂初期修复存在的问题:目前流行的手术方法如Langenbeck双蒂瓣,Veau-Wardill-Kilner后推和Furlow反向双z等手术都是以分离和移动口腔软组织修复裂隙,这些方法存在两个重要缺陷:①骨面裸露,疤痕形成导致面部发育异常。②未能形成硬腭特别是硬腭后部骨性修复,软腭肌肉缺乏正常附丽和骨性支持,难以发挥正常功能;c.纵贯全腭的直线疤痕收缩造成软腭发育短小,腭咽闭合不全。在现代腭裂初期修复中,腭延长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应的方法种类繁多。但是迄今为止并无证据表明延长的部分能够永久的保持并转化为改善的腭咽功能。术后腭咽功能不全比率为4.5-39%不等。V—Y手术后发音良好者只占27%。疤痕挛缩使腭缩短,肌肉脱离骨性附丽,后推的软腭呈下垂位置,鼻咽腔扩大是这类手术的固有问题。需要再次手术改善腭咽功能的比率很高。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组织和骨性支持。最近Cads(1997)报告用骨延长技术延长犬硬腭研究。
2.缝扩张技术在口腔矫形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基础研究已相当深入,包括组织反应,酶学,胶原和非胶原蛋白变化,等。能够诱发骨组织再生和结缔组织改建是缝扩张技术的关键。目前临床仅用于腭中缝扩张和上颌前移,矫形器复杂,限于一定年龄段使用。
3.唇腭裂患儿上颌骨矫形治疗国外始于50年代。采用各种主动与被动矫形器纠正前颌前突,上颌塌陷和后退等骨骼移位,重点在使牙槽对合。用矫形技术解决组织缺损研究极少。
二.研究内容和结果
Ⅰ.实验研究:三部分
1.腭骨外侧缝扩张成骨关闭硬腭后部裂:4篇
①缝扩张器、力量与速度为探索缝扩张技术移动腭骨关闭硬腭后部裂隙,以组织再生方式补偿腭裂组织缺损,形成硬腭后部骨性修复的可能性。重点了解新研制的缝扩张器的作用效果,力量与扩张速度和组织反应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8周龄杂种犬9只,实验犬6只,手术形成硬腭8mm宽的裂。用力量为200g,360g和480g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缝扩张器扩张腭骨外侧缝,移动腭骨关闭裂隙。结果:实验对照组腭裂比手术时略有扩大;实验组则先后完全关闭,组织学发现实验组缝骨缘有明显新骨形成。提示:幼犬腭裂可以通过腭骨外侧缝扩张骨组织再生补偿缺损,完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