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姜黄素衍生物91022的癌化学预防作用、作用机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袁守军  
【摘要】:3,4-二羟苯基苯乙烯酮(91022)是我所研制的姜黄素衍生物。本论文对91022的癌化学预防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了91022的作用机理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 应用Balb/3T3细胞体外二阶段化学转化模型、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和4—NQO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恶性演进模型,证明91022(0.25ug/ml,0.5ug/m1)可显著地抑制3-MCA和TPA联合诱导Balb/3T3细胞转化。91022口服(25mg/kg,50mg/kg)有效地抑制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使潜伏期延长,乳头状瘤发生率降低,小鼠平均荷瘤数减少,与剂量呈正相关。另外,91022(50mg/kg)对4-NQO引起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恶性演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明91022是一有效的癌化学预防药物。 91022对环磷酰胺(CTX)引起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抗致突变实验中,91022能抑制MMS诱发沙门氏菌TA100及柔红霉素诱发沙门氏菌TA98的回复突变。对MNNG引起的大鼠全血细胞DNA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使UDS合成减少。表明91022有明显的抗致突变作用,抑制致癌剂引起的DNA损伤。 91022能抑制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s对B(α)P的代谢活化,使B(α)P生成终致癌物减少。91022在体内或体外均能激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促进致癌物的解毒排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汤成泳;李卿;周远大;何海霞;;麝香滴眼液在家兔眼内组织中的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2 ;郭瑞臣:执着药理攻关 专注药代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13期
3 韦阳;孙莹莹;王恪申;孙丹利;郑名友;;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J];药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张中秋;;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5 董其坤;;汉防己甲素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6 李英涛;都丽萍;梅丹;;双环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5期
7 刘涛;王鹏程;周海涛;李俊卿;邱相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兔血浆胞磷胆碱浓度[J];中国药师;2011年04期
8 张云奇;胡文胜;;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1年25期
9 李涛;;左氧氟沙星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7期
10 金鑫;鹿成韬;冯彦来;丁莉坤;关月;孙薇;周伦;文爱东;;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伊伐布雷定浓度及药动学[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11 肖昌琼;周宏灏;;金雀异黄酮在体内对CYP3A活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年06期
12 陈明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7期
13 颜梅生;罗志强;;VE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1期
14 刘雪松;刘伟;门金玉;闫冬;高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缬沙坦[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14期
15 高元红;叶海莉;;乳腺导管内癌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16 ;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药物评价研究;2011年04期
17 张永振;;乳头溢液167例临床病因分析和治疗[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18 魏丽红;张永军;陈卫军;张丽娜;朱雅婷;李雪芹;;阿苯达唑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J];农垦医学;2011年02期
19 李骅;王四旺;张邦乐;谢艳华;杨倩;;丹参素的药理活性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1年04期
20 闫冲;林励;刘红菊;张延娇;陈雅慧;;HPLC研究异牡荆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敏;闻镍;汤瑶;孙旭;李佐刚;;恒河猴单次和多次静脉给予PEG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高春生;;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A];2011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广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从PK标记物群的确认到临床合理用药[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0年
4 胡培;;Ⅰ期临床开放性随机试验,评价Telbivudine(LdT)在健康中国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韩强;潘桂玲;张永文;;兰索拉唑在正常及溃疡模型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燕;徐智儒;孙玮鸿;魏艳琼;刘全海;;NADP-007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雷;王学艳;周雪琴;张志慧;杨新建;;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保良;汪明;王玉万;潘贞德;薛彦;;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在奶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顾景凯;钟大放;;LC-MS/MS技术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在震;祝春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守军;姜黄素衍生物91022的癌化学预防作用、作用机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李学涛;异长春花碱静脉注射乳剂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易杰;靶控输注异丙酚在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4 詹秀琴;超细微雄黄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唐云彪;FY-10与左羟丙哌嗪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江;优克那非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单进军;祖师麻主要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及代谢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郭惠玲;小分子化合物J2缓释剂型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位华;五酯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与他克莫司相互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李迎;基于衍生化与LC-MS~n联用研究生物样品中难测定药物的定量测定及其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冬英;灯盏花素药代动力学及指纹图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房志刚;环孢素A-pH敏感性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崧;静脉注射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聂媛媛;微透析技术应用于钩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罗婵;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阿德福韦前药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伟;伊曲康唑纳米结晶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邱胜红;新靶向抗肿瘤候选化合物Z-GP-Dox的早期药代动力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岳永波;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及其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董靖;硝唑尼特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秋莎;茶多酚在大鼠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和抗自由基药效动力学及其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春祥;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3 ;新抗病毒抗生素17997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郁继诚 张菁;国产罗红霉素胶囊剂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于海源;双黄连粉针剂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阿胜 编译;“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靖九江;乳头状瘤假病毒疫苗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主任医师 张红真;外阴肿瘤知多少[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王竹生;从药代动力学的结果探讨左旋咪唑搽剂最佳给药方案[N];健康报;2002年
10 柯晨;集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药代与药效研究[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