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子束CT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金敬琳  
【摘要】:第一部分 电子束CT及三维重建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及三维(3D)重建方法在大动脉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996年4月-2001年1月,42例大动脉炎患者接受了EBCT检查。女33例,男9例。年龄4~58岁,平均32±12岁。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150-XP型EBCT扫描机行主动脉全长EBCTA扫描。扫描方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及单层序列扫描,以3.5-4ml/s速度注入非离子造影剂60~80ml,扫描时间0.1s/层。3D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及多层面重组。11例有DSA检查结果,7例有病理证实。结果 EBCT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腔的改变,包括狭窄、闭塞、扩张及动脉瘤。11例与DSA检查结果对比,EBCT对诊断主动脉管腔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对主动脉分支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及100%,2支锁骨下动脉远端病变EBCT未能准确诊断。 结论 EBCT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管腔的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第二部分 电子束CT在评价大动脉炎管壁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对大动脉炎管壁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自1996年4月-2001年1月,42例临床高度怀疑大动脉炎患者接受了EBCT检查。女33例,男9例。年龄4~58岁,平均32±12岁。根据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O”)分为活动期18例及非活动期18例,其余6例不清。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150-XP型EBCT扫描机行主动脉全长EBCTA扫描。自颈部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海英,蒋雄京,黄建凤,郑德裕;大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死亡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3期
2 贾友宏,张峰,吕豪,董鹏,顾秀芝,张艳红,于全俊;大动脉炎伴腹主动脉瘤一例报告[J];高血压杂志;2000年03期
3 彭兴;大动脉炎的诊治进展[J];新医学;2004年05期
4 顾玉兰,贺晓晔,朱祖兴;大动脉炎血管造影诊断的分析(附14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4年06期
5 王书箱,董学林;以脑栓塞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综合征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4期
6 付和睦,杜红文,张蕴,杨兆瑞;孤立左冠状动脉口闭塞大动脉炎1例报吿[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年12期
7 罗新锦,孙立忠,朱俊明;外科治疗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10期
8 唐福林,魏蔚,巫斌,田欣伦,周炜;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大动脉炎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5期
9 邓亚敏,何茜,陆琳;多层螺旋CT诊断大动脉炎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11期
10 任久林,宝云龙,高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并大动脉炎1例[J];中国社区医师;1994年07期
11 张淑英;大动脉炎并发急性脑梗塞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1997年03期
12 殷德平,常静霞,江时森,夏锡荣,陈自谦,童茂荣;罕见右肺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炎1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1期
13 魏文娟,蒋雄京,郑德裕,谢晋香,刘国仗;不同方法治疗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2期
14 ;2006年第六期选择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年06期
15 陈绍军;;小儿大动脉炎8例临床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1978年02期
16 刘培成;李宝珍;;大动脉炎的X线表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6年05期
17 罗恒;降纤酶治疗大动脉炎1例[J];蛇志;2001年04期
18 孔庆福,董潮;大动脉炎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19 张先东;大动脉炎的影像学检查[J];山东医药;2004年28期
20 王晓君;;早期妊娠合并大动脉炎1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广;党爱民;吕纳强;高倩;成艳美;郑德裕;;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党爱民;吕纳强;;大动脉炎与高血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专辑[C];2011年
3 孙腾;张慧敏;;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必锋;;肺动脉肿瘤、肺动脉血栓超声鉴别诊断[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俞钟明;金华伟;楼大钧;官莉莉;朱麒钱;;广泛型大动脉炎1例[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志浩;高剑波;郭华;岳松伟;刘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初洁秋;;大动脉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体验[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孙腾;张慧敏;崔峥;王惠;关婷;宋雷;吴海英;蒋雄京;周宪梁;惠汝太;郑德裕;;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二例[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金涛;;主肺动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章新根;张葆现;褚芳;;中医药治疗大动脉炎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敬琳;电子束CT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2 温丹;炎症因子与大动脉炎及主动脉夹层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张晓彤;婴幼儿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肺组织病理改变与影像学的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党爱民;HLA-DRB基因与大动脉炎相关性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熊辉;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及其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唐跃;心室辅助新型插管和拔管方法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许耀强;肺血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肺血改变对未成熟肺血管形态发育和功能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郭建华;大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低压性缺氧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
9 郭岩;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标准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李令珂;右心房扩大对脉动流右心房肺动脉连接术影响的流场可视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平;T细胞亚群检测在大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及恶性肿瘤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丁晓蓉;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3 吕纳强;HLA-DQ基因与大动脉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尚海龙;多层螺旋CT及MRI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中的诊断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李庆雪;炎症性肺动脉狭窄经皮介入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宋会军;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阚丽丽;肺动脉及其分支血液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孙国林;提高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手术疗效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张乐君;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程召平;双源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专家 哈尔滨 刘冰 执笔 陈英云;大动脉炎为何青睐年轻女性[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刘道安;针灸可治大动脉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把温暖还给“冰姑娘”[N];健康时报;2005年
4 刘道安;针灸治疗大动脉炎[N];健康报;2004年
5 苏海;“缠”出来的大动脉炎[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邢冬梅 王振岭;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动脉炎[N];健康报;2006年
7 周颖;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取得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方彤;分期治疗脑缺血型大动脉炎[N];健康报;2004年
9 王璐;大动脉炎可引发高血压[N];保健时报;2007年
10 李菊香李萍;“多发性大动脉炎”女性多见[N];家庭医生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