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视交叉微血管的实验研究
【摘要】:一百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脑垂体肿瘤(或视交叉部病变)可以引起双颞侧偏盲的视野改变。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人体视交叉血液供应解剖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双颞侧偏盲的发生机理。大多数学者认为,视交叉的血液供应障碍是双颞侧偏盲的起始原因,但对确切的血供障碍部位尚有争议。本研究着眼于视交叉内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微循环,以人体胚胎视交叉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首次引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视交叉实质内的微血管的体积,观察视交叉的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加深了对视交叉血液供应的认识。
本实验研究共收集58例胎儿,β例新生儿和4例婴儿的标本。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血管墨汁灌注组织透明法,组织超薄切片法,组织冷冻复型法,组织冷冻断裂法,血管树脂铸型法和组织火棉胶切片染色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的各胚胎期标本中,视交叉内微血管构型(立体形态、分布和排列样式)已发育成熟,与出生后相似或相同;视交叉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发育已近成熟,与脑内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相同,即主要为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基底膜胶质膜,视交叉中部和侧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相同,提示这两部的血液供养在亚细胞水平上是一致的;而电子计算机微血管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视交叉侧部单位体积内的微血管体积百分比大于中部的微血管百分比,证实视交叉中部和侧部的“功能性微血管”存在密度差异。视交叉中部是其微循环的薄弱环节,它在胚胎发育中就已出现,直到出生以后仍然存在,是鞍区病变早期发生双颞侧偏盲视野政变的解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