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以额部血管解剖为基础的鼻缺损修复原则

范飞  
【摘要】:鼻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鼻缺损的修复有着悠久的历史。修复方法也多种多样,依供区分为公元前3000多年,我国西藏和古印度所使用的额正中皮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皮瓣——上臂皮瓣,和近代所使用的颈胸腹部管状皮瓣及游离皮瓣。方法虽然很多,但有两点为大家公认,第一:鉴于皮瓣的色泽和韧度,额部皮瓣至今仍是鼻再造的首选供区。第二鼻翼缺损的修复则以耳廓复合组织瓣为首选。然而,这两种方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术后额部在截取皮瓣后遗留下来的明显疤痕和凹陷畸形;其次,额部低窄者,直接顺血管截取皮瓣大小受限;第三,全鼻缺损再造时衬里问题;第四,应用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面积受限(直径<1.5cm)。 本课题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研究,从“反流轴型皮瓣”原理,试图探索解决上述问题。 9例(18侧)尸体结扎两侧颈外及椎动脉,从颈内动脉灌注染料。通过对额、鼻和颞部血管解剖,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滑车上动脉出眶后并不立即上行,而是先向内下行走,分出一支下行的鼻背动脉后再向内上行走;眶上动脉在出眶后分为深浅两支,浅支参与构成吻合网,深枝则向外、上、后方行走;颞浅动脉主干及其顶支分出2-3支耳支供应耳部;颞浅动脉额支向内上行走,向后上分出2-3支粗大的额顶支,向前分出许多稍细小的额眶支,与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成网——前额动脉吻合网。作者根据上述解剖结果,再结合“经吻合支反流轴型皮瓣”的指导思想,对鼻缺损的修复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主要为:一、应用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应将皮瓣蒂部置于旁正中滑车上动脉走行方向上;二、利用前额动脉吻合网,以眶上动脉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代薇;彭德飞;马忠超;郭晓波;严晓寒;赵桂香;李自力;李秀华;;应用额部靴形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体会[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2 梁尚争;万仲淑;唐天生;;前额正中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鼻缺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关文祥,王恩远,施耀明,许扎根;植过皮的额部皮瓣再造烧伤后鼻缺损[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4 王彦,梁英,李春艳;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手术前后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年04期
5 王和平,杨晓东;上臂内侧皮瓣修复鼻缺损16例[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6 焉晋绪;郑孟学;侯瑞芳;;鼻缺损的修复[J];青海医药杂志;1980年06期
7 孟加林;用耳背复合植入体整复耳鼻缺损[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6年01期
8 郭萍,丁训英;2例应用额部皮肤扩张术修复鼻缺损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12期
9 王学贵,邢林学,刘保芝,邢广龙,李成光,刘荣珍,苗烈云;17例鼻再造手术体会[J];中原医刊;1994年04期
10 刘延鑫,李兆德,段永安;胸三角皮瓣修复鼻缺损一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11 孟宪礼;皮肤扩张器在鼻缺损再造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2年03期
12 赵新巍,赵榕;鼻缺损与畸形的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年03期
13 何清濂;鼻再造先天性全鼻缺损一例报告[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年02期
14 钟德才;鲁开化;;鼻部缺损扩张后额部皮瓣修复的若干问题[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15 成智;鼻贯通性缺损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28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6 吴玉;;小儿鼻缺损修复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1年06期
17 于训正;全鼻再造成功一例[J];山东医药;1984年04期
18 王光辉;张兵;刘坤;吕杨成;;前臂游离皮瓣在全鼻再造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0年07期
19 李远斌;;鼻缺损的分类——整形重建的实用指导[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8年02期
20 沈尊理,沈华,黄燮青,贾万新,蔡燕娴,王岚,黄一雄,章开衡,张兆峰,钱均,王永春,侯明钟;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分区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晶;张静琦;曹建功;刘宁;;受瓣区外血管携带游离皮瓣修复难愈型骨创面[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竺枫;陈宏;戚建武;薛建波;陈薇薇;方文冲;蔡利兵;;游离尺动脉腕上皮穿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喆;李世荣;毋巨龙;王珍祥;陈亮;;鼠咬伤后鼻缺损的分类与修复[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丕红;黄晓元;任利成;龙剑虹;范鹏举;曾纪章;肖目张;;烧伤后鼻缺损畸形的修复[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尹鑫海;赵科;罗洪;宋具昆;;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6 高伟阳;李志杰;李晓阳;蒋良福;虞庆;;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高伟阳;李志杰;李晓阳;蒋良福;虞庆;;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A];2008年浙江省医学美容暨整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陈平;张志愿;;口腔颌面肿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重建[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9 江珉;李绕仙;;游离皮瓣Ⅰ期修复GUSTILOⅢ型长管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廖苏平;杨中华;李凡;危雷;吴波;刘俊;冯俊;;加长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飞;以额部血管解剖为基础的鼻缺损修复原则[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2 蔡国斌;游离侧胸皮瓣的临床解剖学及其治疗面颈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手术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3 刘新海;血管植入预构皮瓣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修志夫;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5 李文鹏;再造阴茎感觉功能重建的电生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姜治国;经胸前壁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强;肩胛游离皮瓣再造阴茎的临床应用研究和尿道下裂发病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杨欣;带蒂皮瓣微循环监测及早期断蒂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9 蒋海越;颞顶额区软组织及血管的巨微解剖和临床应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10 牙祖蒙;反流轴型皮瓣成活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皞;~(125)Ⅰ近距离放疗对游离皮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过云;改良前额旁正中皮瓣鼻再造术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孙乐天;拇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D];青岛大学;2007年
4 李帆;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血液循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5 梁中星;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在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1年
6 闫瑞忠;纤维蛋白胶携载地塞米松局部应用于小动脉吻合口预防狭窄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志华;跟腱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期显微外科修复[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文庆;手部大鱼际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9 刘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中的应用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10 顾伟平;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川赵移畛;“洛阳皮瓣、骨皮瓣技术”降低病残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断指活起来[N];苏州日报;2006年
3 陈金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疗效肯定[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康文远;仿真赝复技术塑造微笑[N];科技日报;2003年
5 陈金伟;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疗效肯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汤利国;肝硬化能否治好[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岳嵬 刘瑟荣;整形前,你准备好了吗?[N];海南日报;2004年
8 赵仲龙;人体器官的移植[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梁影;医疗美容手术收入不免税[N];中国税务报;2006年
10 北京和平里医院主任医师 宋庆珍;乳癌康复的三个关键[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