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李延峰  
【摘要】:自从Andrade于1952年首先报道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FAP)以来,世界各地均相继报道该病,尤以欧州和日本多见。该病已从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目前已经知道该病是由于TTR基因点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更为严重,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过去尽管有过1例临床报道,但家系资料不完整,病例数量少,且缺乏确切的病理学资料,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均不能完全诊断该病。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某地一家系67人共16例病人进行详尽的临床调查,并对其中两例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该家系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完整的FAP家系。该家系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0-50岁,女性患者起病稍晚,子代发病有提前趋势。所有患者均以植物神经症状如排尿、胃肠道症状、阳萎为首发症状。体格检查提示为严重的感觉运动神经病、体位性低血压和消瘦。病程一般10年左右,晚期死于感染和恶液质。该家系无常见的晶状体混浊及肾脏受累,在临床上有别于日本、葡萄牙型FAP。 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两例患者均有刚果红染色阳性的大量淀粉样物沉积于神经束间质及神经内膜中,血管周围亦有大量淀粉样物沉积,神经纤维脱失及无髓纤维轴索变性在两例中均较常见。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淀粉样物与TTR蛋白有关。电镜下可见淀粉样原纤维在间质中散在分布,无神经再生及炎细胞浸润改变。病理学研究证实该FAP家系为TTR有关FAP,神经病变符合代谢性神经改变。 通过PCR扩增产物酶解及直接法测序,确定异常TTR为TTR基因点突变所致,突变位置为国外日本及葡萄牙型FAP常见第二个外显子第30个密码子G由A取代,表现为TTR蛋白第30位氨基酸Met取代正常的Va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海峰;淀粉样变性[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姚健,张国艳,刘玉兰;肝脏淀粉样变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3 白艳玲;张春兰;赵丽;郑东庆;顾国忠;;肺淀粉样变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3期
4 费一坚;夏瑞南;;眼部淀粉样变性17例临床病理分析[J];眼科新进展;1990年03期
5 庞桂芬,吴瑞芹;呼吸道淀粉样变性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李文治;;口唇活检在淀粉样变性诊断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5期
7 顾峥,陈楠,任红,陈晓农,傅秀兰,郝翠兰,董德长;淀粉样变性的肾脏损害——附16例报道[J];上海医学;1998年05期
8 陈怡;江德文;;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3期
9 徐作军,秦岩,蔡伯蔷,林耀广,朱元珏;原发性呼吸道淀粉样变性三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12期
10 陈萍,潘玲,刘涛,鲁浩;后尿道淀粉样变性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2年04期
11 郑方胜,祁学文,康宁宁;心肌活检诊断淀粉样变性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8期
12 Nakamura M.;Yamashita T.;Ueda M.;Y.Ando;方伯言;;眼软脑膜型淀粉样变性的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2期
13 朱玲;刘钢;宋若会;屠彦红;金龙;陈炜;;咽喉部淀粉样变1例报告[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14 肖利;刘双;徐晓峰;高伟;马芹;;肾脏淀粉样变性合并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抢救成功1例[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15 魏辉平;邹国明;史梅;;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引发对呼吸系淀粉样变疾病的认识[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5期
16 尹广,黎磊石,张少凌;淀粉样变性分型的简便方法:高锰酸钾试验[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4年02期
17 于军方;于全军;孙新虎;;首发表现为舌肌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骨髓瘤3例[J];新医学;2005年11期
18 刘紫燕;邱原刚;;心脏淀粉样变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6期
19 尹广;淀粉样变性分型的简便方法:高锰酸钾试验[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年01期
20 陈家祺,袁进,周世有,王智崇,冯官光;家族性角膜上皮下淀粉样变性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新翔;郭纪锋;唐北沙;李静;张学伟;廖冰;肖斌;杜鹃;周晓兰;王春喻;原湘丽;牟英峰;曹立;;家族性帕金森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石岩;丁洁;;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致病基因连锁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铸军;李宁达;;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常敏之;邱宽饶;林幸荣;;家族性高胆固醇症的分子诊断:基因晶片的经验[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永奎;杨辉;;家族性先天性无牙畸形伴无汗症追踪观察[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许二赫;贾建平;;中国家族性Alzheimer病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杜勇;李幼姬;黄锋先;陈伟英;杨念生;李广然;姜宗培;余学清;;家族性IgA肾病:860例IgA肾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国民;吕进泉;朱海涛;李玉勤;;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基因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恩江;黄晋红;李子温;;家族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临床报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文起;单炽昌;钟东亮;曾国华;袁坚;;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一家系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峰;中国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2 林静娜;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黄湘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AL淀粉样变性及新型诱导方案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高玉兴;空肠弯曲菌脂多糖成分对周围神经致病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5 承欧梅;定量感觉检查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刘宏旭;错配修复基因hMLH3在家族性结直肠癌和食管癌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王义彬;池州傩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代小华;三种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郑学星;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病变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丁彭;多灶性喉鳞癌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静娟;26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2 戴红芬;淀粉样变心肌病的诊断思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郭东强;原发性弥漫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附1例报道)[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丽敏;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郦明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的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平;消化系统淀粉样变性2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7 俞秀丽;黄疸待查的病因诊断(附1例临床病例及文献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胡泓;不同神经病变评分系统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比较[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勇;兄弟二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1例[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张瑞宁;268例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林中;熏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N];民族医药报;2004年
3 陆基宗;冬季如何养护糖尿病足[N];健康报;2006年
4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足病中心副主任 杨兵全崔玉艳 记者 程守勤 整理;糖尿病人不宜穿布鞋[N];健康报;2007年
5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水源 樊碧发;对付糖尿病性疼痛有办法[N];保健时报;2007年
6 陆基宗;冬季如何养护糖尿病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孙玉芝;什么是“糖足”[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童奥特约记者 崔玉艳;新鞋第一天试穿半小时[N];健康时报;2007年
9 林清;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重通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10 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张雷;走路“筋疼”去血管科看看[N];健康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