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反转录病毒载体-HSV-tk-GCV系统进行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以及GCV、CDDP诱导转导、非转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马文斌  
【摘要】:在成人及儿童中,恶性脑胶质瘤是一类最恶性的肿瘤,是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发病率约为2—3/10万。尽管诊断及治疗的进步(手术,辅助放疗,化疗),但仍只有10%多形性胶母细胞瘤患者,40%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能够生存2年以上,因此本病的预后仍然不佳。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将目的基因转移至体细胞被认为是治疗人类许多难治性疾病的崭新方法。药敏基因疗法(或自杀基因疗法)是基因治疗方法中的一种,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基因)做为目的基因在药敏基因疗法中应用最广。95年底统计近120项临床肿瘤基因治疗/标记方案中,21项采用药敏基因疗法,其中有12项针对恶性脑胶质瘤。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酶)能够将核苷类似物Ganciclovir(GCV,环丙鸟苷),一种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无毒性的抗病毒药物,三磷酸化后成为GCVTP(这一过程需要有细胞TK酶的协助)。GCVTP成为DNA链延伸的终止物阻断了DNA的复制合成,最终导致含有HSV-tk基因的细胞被杀灭。在转导细胞(HSV-tk~+)被杀灭同时,邻近非转导细胞(HSV-tk~-)也被杀灭,这一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此为HSV-tk-GCV系统杀灭肿瘤细胞的另一重要机理。鉴于恶性脑胶质瘤是在正常脑细胞这一非分裂细胞环境中生长,而反转录病毒的前病毒能整合到分裂细胞的基因组中,因此反转录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恶性脑胶质瘤是很特异的。反转录病毒携带HSV-tk基因并将其转移至脑肿瘤细胞然后给予GCV治疗是治疗脑肿瘤的新方法;体内,体外实验均获得成功,初步临床报道表明该方法治疗脑肿瘤效果令人鼓舞。看来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GCV系统(Rv Vector-HSV-tk-GCV系统)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是很适合的。 本实验组利用NTK(含HSV-tk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细胞系,分离并扩增抗G418克隆,Southern-blot杂交证实前病毒的整合;测定上清病毒滴度;建立了能产生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双向性包装细胞系(VPC细胞)PA317/NTK。体外利用VPC的上清感染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经G418筛选出C6/NTK11并扩增之。Southern-blot杂交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昕,朱锡华,谭骏;肿瘤基因治疗一新策略的探讨——淋巴细胞的基因转移[J];重庆医学;1992年04期
2 谢轩贵,游潮,蔡博文,王翔;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的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3 黄丹;杨长永;陶德定;冷彦;胡俊波;龚建平;;紫外线诱导的Molt-4细胞旁观者效应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4 唐秋实;张馨予;靳翠红;蔡原;;顺铂诱导旁观者效应对V79细胞活力和凋亡/坏死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年19期
5 程慧玉;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6 陈剑经;;癌基因与基因治疗[J];广州医药;1992年06期
7 王毓璈;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及问题[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Z2期
8 甘润良,杨永宗;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6年05期
9 任常春,顾健人;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与肿瘤基因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1998年05期
10 李辉;吴新荣;;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肿瘤的机制[J];食品与药品;2007年02期
11 朱宇;唐伟;魏秀红;蔡际群;;培养基介导的旁观者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20期
12 张述;肿瘤基因治疗的转导方法和策略[J];生物技术通讯;1995年04期
13 张述;肿瘤基因治疗的转导方法和策略[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年02期
14 宗黎琼,沈炜明;肿瘤基因治疗浅谈[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6年04期
15 陆华中;肿瘤基因治疗的某些新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年05期
16 马文斌!100730,陈松森,任祖渊!100730,张劲秋,王维钧!100730,李永宁!100730,苏长保!100730,王任直!100730;RV-HSV-tK-GCV系统基因治疗中的“旁观者效应”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17 曾赵军;腺相关病毒载体及其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6期
18 田志刚;刘杰;;肿瘤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1992年06期
19 董传仁,苏君梅;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与心血管疾病[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4期
20 唐涵锋;徐国兴;;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J];海峡科学;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翠红;巫生文;齐鸣;鲁帅;蔡原;;ActD处理V79细胞的CM诱导旁观者效应的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靳翠红;巫生文;齐鸣;鲁帅;刘秋芳;蔡原;;放线菌素D处理V79细胞后CM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靳翠红;巫生文;齐鸣;鲁帅;刘秋芳;蔡原;;放线菌素D处理V79细胞后CM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实验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4 徐俊;桑显富;鲍光欣;武钢;李旭;陈东升;高勇;胡振富;;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薛丽香;金光辉;付士波;苏旭;;电离辐射对EL-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徐彦平;李艳杰;刘冬娟;石玉秀;;狼疮性肾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辛宏;颜光涛;陈泮澡;;生物膜、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袁长青;杜华;凌朝辉;马树东;丁振华;;酸性鞘磷脂水解酶和MAPK信号通路在UVA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强;史玉荣;魏西胤;张锦华;;9-顺维甲酸联合化疗对SH-SY5Y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尚东;王宝枝;齐清会;陈海龙;毕伟;关凤林;;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异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斌;反转录病毒载体-HSV-tk-GCV系统进行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以及GCV、CDDP诱导转导、非转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2 李斌;病毒载体介导的携带位点控制区中单个或多个DNaseⅠ高敏位点核心序列的人β-珠蛋白基因在鼠红系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王一农;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直接体内基因转移在大鼠辅助肝移植中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翟锦彬;实验性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5 李顺强;重组融合蛋白及联合基因转染阻断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钱晓彬;稳定干扰端粒酶催化亚基及转录因子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娜;人源打靶载体介导的人~Aγ-珠蛋白基因转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寿松涛;Ad-hVEGF_(121)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曲春媚;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马文光;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予;UVC照射V79细胞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2 栗红;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NF-κB(P65)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骆霞岗;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4 武师润;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COX-2的合成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珂;Omi/HtrA2、Caspase-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曹琦;三氧化二砷对A549细胞凋亡及survivin、cyclin D1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程惠;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阴文杰;钙调磷酸酶与心肌凋亡的关系探讨及卡维地洛的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娄可心;celecoxib对血管平滑肌培养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10 刘玮;华蟾素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红 记者 胥茜;论文无创新 一票能否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陈汉桥;大连提出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新论[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钟显飞 蒋明德;四川实验证实:红景天苷可诱导HSC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张中桥;四军医大西京医院研究证明:GS能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6 王握文周珞晶 吴丹;1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启示[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欧阳春艳;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揭晓[N];长江日报;2005年
8 温红;蛋白质caspases 3/7能有效控制细胞凋亡[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张中桥;银杏叶提取物能减少细胞凋亡[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商东;“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