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血管内局部应用纳米控释系统防治心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朱振峰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3—6个月内约有30—50%的病人发生血管再狭窄,严重影响了PTCA的长期疗效。目前普遍认为,采取局部给药,使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较长的时间,是药物预防再狭窄的关键所在。载药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剂型,借助导管给药系统,可将其输送到局部血管,并缓慢释放所携带的药物,可望有效防治血管再狭窄。 本文以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PLGA(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为基质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含载细胞松弛素B、地塞米松、肝素的NP,对NP进行了表征,建立了离体动脉灌注纳米粒子的体外模型,研究了离体猪颈动脉吸收地塞米松NP(DEX-NP)的影响因素;观察了DEX-NP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制备细胞松弛素B微粒/纳米粒子的研究证明,粒子的粒径大小主要受乳化过程影响,采用涡流震荡乳化、匀浆乳化、超声乳化可分别制得粒径为20μm、1—10μm、150—500nm的微粒或纳米粒子(毫微粒),另外,有机相PLGA浓度对粒径也有影响,如采用匀浆乳化时,用3%和6%PLGA制备得到的微粒粒径分别为1—5μm和10μm;各种粒子的药物包封率都较高,载药量在10%—18%之间;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粒径越小,药物释放越快,如粒径为150nm的纳米粒子,2周内可释放85%的药物,而粒径为20μm的微粒,40天仅释放出60%左右的药物。所以,通过调节粒子的粒径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按本文选择的最佳配方,所制备的DEX-NP,载药量为17%左右,平均粒径小于300nm,扫描电镜下观察为典型的球形,表面光滑,大小较均匀;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4周内释放出60%左右的药物。以DEX-NP灌注离体猪颈动脉,建立了动脉组织中地塞米松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该方法回收率、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用离体猪颈动脉体外灌注模型证明,载药纳米粒子进入动脉组织中的量与纳米粒子悬浮液浓度、灌注压力和灌注持续时间等呈正相关;用正电性的修饰物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后,也能提高血管组织对纳米粒子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武莉,杨菁,宋存先,朱振峰,曾勇,朱文玲,孙洪范,唐丽娜,王彭延;地塞米松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内抑制血管再狭窄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年04期
2 曾勇 ,朱文玲 ,王宗立 ,刘佩毛 ,赵三妹 ,张华 ,杨菁 ,王澎延 ,宋存先;纳米粒子载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局部定位转染抑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2期
3 王建波;杨建勇;陈伟;庄文权;;炎症在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干预的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6期
4 曾勇!100730,朱文玲!100730,朱振峰,宋存先,杨菁;纳米粒子携带地塞米松局部腔内注射预防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5 杨菁,宋存先,王彭延;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998年01期
6 宋存先;杨菁;孙洪范;冷希岗;朱文玲;曾勇;管珩;李拥军;;介入性心血管内药物和基因纳米控释体系[J];纳米科技;2005年05期
7 张柏根;孙敏莉;;纳米生物医学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8 任国锋,王宗立;纳米粒子在再狭窄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9 刘鼎,陈婵娟,冯莉,肖波;纳米药物载体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年02期
10 崔广晖;廖崇先;陈以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基因治疗现状与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0期
11 徐资力;;廉价高效纳米疫苗[J];技术与市场;2008年03期
12 ;纳米医学遭遇新挑战 粒子蛋白层可被人体降解[J];纳米科技;2009年05期
13 唐胜利,刘志苏,艾中立,郑从义,姚相杰,朱忠超;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14 ;美科学家用纳米技术治疗毒瘾[J];纳米科技;2009年02期
15 周如梅;付爱玲;李晓荣;;靶脑型载药纳米粒子[J];生命的化学;2011年03期
16 杨菁;宋存先;王彭延;李拥军;管珩;;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2年04期
17 董晶莹,刘宁;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4期
18 陈钟;戴新征;;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子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1期
19 龙莉莉;肖波;;纳米粒子——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载体[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20 丁茹茹;张英鸽;;纳米粒子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菁;宋存先;孙洪范;武莉;冷希岗;王彭延;;VEGF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振峰;宋存先;王彭延;;地塞米松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离体血管的吸收实验[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关卜源;池方丽;霍启升;;单胶束模板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机理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亚萍;宁荣昌;李郁忠;;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韩晓晶;黎广;王云伟;杨恒权;;SBA-16组装钯氮杂卡宾用于Suzuki反应:从分子配合物到纳米粒子[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益春;刘玉学;吕友明;张吉英;申德振;钟国柱;范希武;孔祥;;Zn离子注入SiO_2薄膜后退火形成球型ZnO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紫外发光[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娄长春;石梦然;杨红;刘贻尧;;多功能硅纳米荧光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应用[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菁;武莉;唐丽娜;朱振峰;孙洪范;宋存先;王彭延;曾勇;朱文玲;;提高载基因纳米粒子包埋率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9 杨菁;宋存先;郎晓讴;;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吴清洲;袁明永;;ZrO_2纳米粒子在BaSO_4沉淀过程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峰;血管内局部应用纳米控释系统防治心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王小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洪波;基于自组装单层纳米粒子构筑抗反射结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贺永强;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冠男;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晓刚;再生纤维素微球的制备、结构和功能[D];武汉大学;2010年
7 龙学颖;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的磁共振分子探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细胞实验[D];中南大学;2010年
8 成永强;利用滚环扩增和纳米粒子均相无标记检测核酸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曾勇;纳米技术在防治球囊损伤后再狭窄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10 程元荣;原位聚合法制备半导体纳米粒子/聚合物杂化光学材料[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纳米Fe_3O_4表面磁性壳层制备及SiO_2包覆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张文星;具有磁性和光学特性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吴霞;乳液技术可控制备银、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雷;弱外磁场下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液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季玉玄;水溶性纳米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铎;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D];暨南大学;2010年
7 薛丽娜;二氧化硅荧光纳米pH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姜项福;基于压电和电化学技术的细胞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文;基于DNA寡聚核酸链和纳米粒子体系对目标物的免标记比色测定[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华;硅藻土和纳米粒子混合填充牙体修复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俊荣;激素退热容易伤着孩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杨威;天药股份:地塞米松系列产品全球独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张学;氮氧化合物中毒的抢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蒋守洋;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痉挛性腹痛[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陈超;日开发出纳米药物载体[N];科技日报;2005年
6 轩和;地塞米松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唐式校 陈雪梅 时芝红 李前福 李成珍;维丁胶性钙与地塞米松治仔猪佝偻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8 易县农业区划办(074200)李志强;地塞米松在临床上的禁忌症[N];河北科技报;2001年
9 大路;天药酝酿第三次地塞米松工艺改进[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徐亚静;补肾中药治疗激素致OP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