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基因研究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与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是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原因,防治高血压的最终目的是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筛查和发现高血压及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易患基因,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采用病例一对照的研究方法,选用AT2-R,CYP11B2,NOS3,GNB3,Y染色体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等候选基因对其与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发现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致病基因。并且就上述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联合作用进行研究。最后,本研究对上述基因与降压药物(双氢克尿噻、非洛地平缓释片)疗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规定的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随机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4例、正常对照386例,共入选1040例。其中男性592例;女性448例。调查所有患者病史、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选取188例高血压病人停降压药一周,服用双氢克尿噻12.5mg Qd 6周。已服用双氢克尿噻的高血压病人82例,加服非洛地平5mg Qd4周。随访血压。
测定血脂、血尿酸、肾功能、血糖、高血压患者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心脏超声、血胰岛素(一部分)。利用PCR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测定AT2-R基因+1675G/A、CYP1182基因T(-344)C、NOS3基因4a/b、GNB3基因825C/T和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应用Devereux公式计算LVMI。
结果
1.CYP1182基因C(-344)T多态性、NOS3基因4a/b多态性、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男性AT2-R基因+1675G/A多态性,正常对照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T2-R基因+1675G/A、男
|
|
|
|
1 |
沈志霞;吴寿岭;李宏芬;任燕;王秀艳;王菊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
2 |
袁公贤,哈黛文;多巴胺受体D_1基因-4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联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年03期 |
3 |
杨亚东;李倩虹;张新波;;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续)[J];中华高血压杂志;1993年02期 |
4 |
张曹进;单志新;陈富荣;符永恒;衣文君;;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
5 |
唐仪;陈慧;吴小盈;骆杰伟;;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
6 |
许顶立;邓烈华;;加强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3期 |
7 |
郭红军;孔祥东;杨宇霞;郑红;;一组河南群体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关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8 |
孙梅励,郭丹军,关炳江,纪添荣,朱席琳,邱长春;原发性高血压病胰岛素受体基因与激素的关系(简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9 |
王军;胡毅平;孙含哲;李筱;穆会君;;高血压患者多巴胺受体D_1-A/G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1年05期 |
10 |
钟亚,哈黛文;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TⅠ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
11 |
方金瑞;马丽雅;伊琳;;甘肃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
12 |
张文秀,陈爱华,钱学贤,唐晓明,陆青;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3年04期 |
13 |
胡元佳;王兵;王晓春;;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哲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4 |
门琛;唐康庭;占伊扬;;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7期 |
15 |
邹放君;唐斌;何芳;王刚;张强;钟华;石晓鹏;杨建峰;王振焕;陈雄英;邓峰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2期 |
16 |
朱楚帆;;类中风治验二例[J];广东医学;1964年04期 |
17 |
许立功;;高血压病中肾上腺皮质的作用[J];广西医学;1975年01期 |
18 |
张建平;潘义兴;陈建源;李耕夫;尹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观察[J];河北医药;1984年02期 |
19 |
陈仲庚;;人格特征与高血压[J];心理科学进展;1985年01期 |
20 |
赵忠慧;王晓丹;吴荣和;;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心脏损害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的探讨[J];吉林医学;198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