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脸整形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方脸畸形的诊断、病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1、对41例要求方脸整形的患者作面型分析,测量和计算下颌角角度、面型指数、面中宽度/面下宽度等指标,初步建立一个方脸畸形的诊断标准。2、对44例要求方脸整形的患者进行核磁、人体测量及头部正位、侧位和下颌骨曲面断层X线检查,测量并计算咬肌体积,测量头长、头宽、面长、面宽、下颌角间宽、下颌骨体长度、下颌角切线长度、下颌角角度,计算形态面指数、头颅指数。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咬肌体积与各面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咬肌肥大与方脸畸形的因果关系。3、用MRI和B超研究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的变化,明确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是否会萎缩及萎缩的程度,为下颌角截骨时是否有必要同时切除咬肌提供参考依据。4、总结两种方脸整形的术式,即: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矫正方脸畸形、下颌角区截骨加自体骨颏部移植术矫正方脸畸形。
结果:1、初步设立三条“方脸畸形”诊断标准,即(1)下颌角角度(JA)小于120度,(2)面型指数(FI)小于84.0,(3)面中宽度/面下宽度(FB/IB)小于1.14。满足上述三条标准者,即可诊断为方脸畸形。2、咬肌体积与下颌角角度、面型指数、头颅指数成负相关,与下颌角间距、下颌角切线长度、面宽、头长等成明显正相关。咬肌肥大可能是方脸畸形的病因之一,是影响面型的重要因素。3、MRI(7例)检查结果显示: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体积减少17.6%,截面积减少18.2%,厚度减少12.9%。B超(10例)检查结果显示:
|
|
|
|
1 |
宏彦;维德;;武警部队第二届烧伤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在四川乐山召开[J];武警医学;1990年S2期 |
2 |
黄金井;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培训情况简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年02期 |
3 |
罗照春;头发“种植”治秃发——访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龙道畴教授[J];家庭医学;1995年06期 |
4 |
宋儒耀,惠博生,李荟元,吴阶平;新编《整形外科学》评介之一[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
5 |
;沉痛哀悼王大玫教授[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3期 |
6 |
高景恒;;整形与美容界的骄傲——读张涤生传《神在形外》一书有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
7 |
;招生简章[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
8 |
;全球整形美丽盛宴[J];中国科学美容;2008年08期 |
9 |
楚学慧;;65例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5期 |
10 |
胡长鑫;;浅论整形外科与美学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1年03期 |
11 |
周祥吉,范启申;第12届中日整形外科年会显微外科进展[J];人民军医;2003年03期 |
12 |
高景恒,张晨,王志军;整形外科之精髓及学科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13 |
周建富;;浅谈整形外科医师进修学习心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3期 |
14 |
Н.М.Свет;高恩显;;在整形外科中应用干燥保存的组织移植法对战伤机能障礙的疗效[J];人民军医;1951年04期 |
15 |
郝新光,何冬诚,颜大胜,罗少军,刘永义,汤少明,陈剑名;试论体表巨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
16 |
;第十届日中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
17 |
中村利孝,赵月;21世纪的整形外科和基础研究[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2期 |
18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稿约[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
19 |
高国兰
,陈宗基
,黎才海;加强肿瘤与整形外科的结合发展我国的肿瘤整形再造外科学[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
20 |
汪丽萍;多媒体技术在整形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