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及病理学对照研究

朱庆莉  
【摘要】:目的 (1)总结超声发现的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癌在病理类型、病变大小、临床分期等方面的特点。(2)总结超声发现的触诊不清的乳腺癌声像图特点。(3)提出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变超声分类标准,并检验其临床应用价值。(4)探讨乳腺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1月,由超声检查发现、术前定位切除的触诊不清的乳腺病变,252例患者共295个乳腺病灶。前瞻性记录各项超声征象,参考钼靶摄影BI-RADS分类标准,将病变分为良性、良性可能性大、性质不确定和恶性可能性大四类。具体定义为:具备任何一项恶性征象,即定义为“恶性可能性大”。恶性征象包括: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衰减、微小钙化、导管内结构紊乱、血流形态不规则、血流丰富、穿入型血流;“良性可能性大”肿块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有明确包膜,无血流或少血流而且血流规则,同时无任何一项恶性超声征象;“性质不确定”无任何恶性征象,但三条良性征象不能同时具备。淋巴结、囊肿、脂肪瘤等具有典型良性病理学特征者为“良性”。 结果 (1)定位切除的295个病灶中,良性258个(87.5%),恶性37个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盛兰;李艳宁;;乳腺癌的超声诊断(附102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 唐元东;叶霞;;乳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3 钱晓莉;司芩;黄声稀;吕校平;仝威;黄艳丽;段玉;;不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5期
4 包明稳;徐晓红;;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刘英姿;吴秀花;;BI-RADS分级超声诊断乳腺病变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6期
6 张玉荣;;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简述[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3期
7 黄世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0年09期
8 骆峰;刘雪玲;成平;雷蓓;伍业冬;李坚;;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0年10期
9 吴希娣;;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9期
10 姜倩;季秀珍;何英;;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年03期
11 张立娜;黎庶;郑新宇;徐克;;乳腺X线及超声影像诊断乳腺癌的优势及不足[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2 程映雪;范怀周;;小儿肠套叠彩色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8期
13 刘东;李凤华;高玉萍;;彩超诊断副乳腺内原发性腺癌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3期
14 谢丽珍;杨建勇;陈晓兰;王春秀;刘琴;陈卫华;;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1期
15 张树中,刘天姣;46例乳腺癌的B超诊断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1期
16 吴志娟;黄建康;朱玉春;龚惠明;刘丽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25期
17 时彩红;陈毅刚;;妇女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相关性的超声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8 郭晓霞;;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7期
19 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杨红;韦敏怡;田桂湘;施丹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衰减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0 梁新;李法胜;田平;王跃华;白新华;;妇女乳腺常见病变1386例彩色超声诊断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丽霞;李富平;张新芝;;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司琴;高峰;张健;曹怀宇;姜瑞琴;;乳腺癌的超声诊断[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余松远;;乳腺癌的超声诊断(附1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顾雅佳;;乳腺癌普查X线诊断标准[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闻;陈建科;刘学明;;乳腺癌的超声诊断的回顾分析[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徐园园;赵月英;;钼靶摄片对乳腺癌的诊断分析[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赵萍;陶广林;李弘;;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附18例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戴弘季;闫晔;杨振华;汪培山;陈可欣;;基于社区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泉水;陈胜华;郭国强;张家庭;田平;粟晖;李振洲;熊华花;;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许持卫;;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现状及展望[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莉;超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及病理学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何山;乳腺癌新术式及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施俊义;部分耐药基因和蛋白在乳腺癌病例中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涛;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力及钾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家君;EGFR介导的c-erbB2反义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赵美蓉;抑癌基因产物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迎春;乳腺癌疾病特征分布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小琴;乳腺癌的超声与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于洪波;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邹霞;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造影表现[D];南昌大学;2009年
4 刘瑞华;高频彩超、X线钼靶及针吸细胞学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07年
5 黄贵;CAD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广慧;E-cadherin和α-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徐中林;乳腺癌HIFU治疗后局部APC及活化分子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陈晋;nm23、α_5β_1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何本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柯红;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裕民;何裕民:乳腺癌是可以控制的[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肖祥云;乳腺癌的六大危险因素[N];健康报;2007年
3 陆科;确诊乳腺癌:穿刺活检并非“金标准”[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天舒;诊断乳腺癌需做的化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高健;警惕“阴性结果”里的乳腺癌[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望旋 编译;新进展 新希望[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赵绍华;乳腺癌不全能摸出肿块[N];健康时报;2005年
8 记者 徐莹波 通讯员 刘燕;我市将对万名妇女开展乳腺癌筛查[N];桂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曹玉祥;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范华锋记者 倪秀萍 实习生 李玲;乳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N];南京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