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根真菌在金线莲栽培中应用及其共生机理研究 2.粉尘螨和黑麦草变应原决定簇及其全长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一、菌根真菌在金线莲栽培中应用及其共生机理研究
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lus roxburghii(AR)和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AF)同属兰科开唇兰属濒危药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常与真菌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据此,将菌根真菌AR—15和AR—18接种到无菌状态下生长在蛭石基质上的福建金线莲组培苗根部,发现接菌处理对其鲜重的增加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提高69.3%(AR-15)和74%(AR-18);对其苗高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分别提高33.99%和31.1%。因此在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人工栽培中,利用菌根真菌AR-18实现了两种金线莲的人工栽培。
为了进一步说明菌根真菌对两种金线莲生长的影响,我们将两种金线莲种入花盆中。结果显示福建金线莲接种18号菌根真菌后鲜重和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45.3%和21.7%。台湾金线莲分别提高40.4%和26.2%。同时测定了两种金线莲果糖、蔗糖、多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这四种干物质的含量较不接菌的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得以提高。十一种无机元素中铬和铁的吸收增加,对其它九种元素的影响随金线莲种类和栽培基质不同而变化。
为从生化角度了解菌根真菌促进两种金线莲生长的原因,我们测定了几丁质内切酶酶活、几丁质外切酶酶活、β-1,3-葡聚糖酶酶活、多酚氧化酶酶活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酶活。结果栽培在草炭土基质中的台湾金线莲接菌处理后酶活为对照的1.13倍-1.29倍;而福建金线莲酶活为对照的1.03倍-1.52倍。在蛭石基质上,菌根真菌对四种酶活的影响比草炭土大。如对台湾金线莲来说,这四种酶活为对照的1.27倍.1.72倍。对福建金线莲来说也是蛭石基质上的影响大,四种酶活为对照的1.17倍-1.84倍。所以在不同基质中这四种酶的酶活在AR—18号真菌处理的两种金线莲中均不同程度地被提高,而这四种酶本身与提高植物抗性有关。
为了寻找菌根真菌促进金线莲生长的分子机理,采用CTAB法从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的福建金线莲中提取出高质量的RNA作为模板,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方法,如银染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地高辛标记反向Northern的两个cDNA探针,优化PCR扩增程序等,分离到差异表达的七个阳性片段。从基因表达水平来说,五个在接菌处理后表达水平上调,一个表达受抑制,一个为菌刺激特异表达。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两个为己知基因,五个为未知基因。
|
|
|
|
1 |
李海鹰,周兴,王桂文,范嘉晔;食用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
2 |
梁天干;林健民;;引进美国俄勤冈州黑麦草(Lolium sp.)试播简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3 |
何裕祺;丁水玉;陈奕春;陶忠连;;黑麦草喂猪效益试验[J];养猪;1991年01期 |
4 |
;栽培黑麦草养鱼的方法[J];饲料研究;1991年02期 |
5 |
林元文;黑麦草紫云英相生效应与栽培利用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1992年03期 |
6 |
刘玉民;;牧草新品种——俄勒岗黑麦草[J];农业知识;1994年08期 |
7 |
杨允菲,傅林谦;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黑麦草种群及分蘖的数量特征(简报)[J];草地学报;1996年02期 |
8 |
辛国荣,杨中艺,徐亚幸,陈三有,郭仁东;“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草业学报;2000年02期 |
9 |
牛灵安,郝晋珉,赵玉萍,李璐,韩梅,韩秀欣,连保法;黑麦草培肥细质沙土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
10 |
苏加义;赵红梅;;微肥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
11 |
钱克林;周静;;黑麦草、龙虾、鳜鱼生态高效轮养技术[J];水产养殖;2010年07期 |
12 |
谢金珠;;越冬作物黑麦草与菜油的经济效益及种草养畜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1期 |
13 |
邵孝侯,胡霭堂,秦怀英;土壤镉的活性与黑麦草的镉锌累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
14 |
徐昌云;郑庆方种草养猪效益显著[J];中国草食动物;1992年01期 |
15 |
唐文联;草食鱼类优质饲草——黑麦草高产种植技术[J];内陆水产;2000年11期 |
16 |
王进波,齐莉莉,潘翔,刘建新,王一民;新鲜黑麦草替代精料喂猪适宜比例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
17 |
朱普平;稻田套播黑麦草养鹅效益分析与配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8 |
王树林;稻田套种黑麦草养鱼[J];农家顾问;2001年08期 |
19 |
杨美健;种黑麦草养鹅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2年12期 |
20 |
蒋小留,周智萍,钱江松,吴洪良;冬季种草养鹅的种养模式及技术研究与推广[J];上海农业科技;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