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

高璟春  
【摘要】: 毛茛科升麻族植物有着悠久的药用传统。本族包括5个属,40多个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我国更是分布广泛.且有1个属为我国特有。本论文在对升麻族中的类叶升麻属进行系统的化学、药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升麻族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及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亦即升麻族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 通过云南产类叶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类叶升麻属和升麻族其它植物一样,主要含有9,19-环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和肉桂酸衍生物。除了已知的环阿尔廷烷三萜皂苷亚型外,在类叶升麻中还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型,命名为类叶升麻三萜皂苷。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共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技术(包括IR,UV,~1HNMR,~(13)CNMR,DEPT,~1H-~1HCOSY,HMQC,HMBC,NOESY,和ESI-MS),鉴定了其中30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中,有3个为新化合物,3个为新天然产物,29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asiaticoside A,asiatieoside B,25-O-ethylcimigenol-3-O-β-D-xylopyranoside。已知化合物鉴定为:cimiacemosideⅠ,25-O-乙酰升麻醇木糖苷,25-脱氢升麻醇木糖苷,升麻醇,3-羰基升麻醇,cimiacemol B,25-O-乙酰升麻醇,12β-羟基升麻醇,23-epi-26-deoxyactein,27-deoxyacetylacteol,26-deoxycimicifugenin,neocimicigenoside,acetyl shengmanol xyloside,12β-乙酰升麻-3-O-β-D-吡喃木糖苷),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和小升麻苷B,阿魏酸,3,4-二甲基咖啡酸,异阿魏酸,visnagin,norkheilol,cimifugin,norcimifugin,(Z)-3-(3’-methyl-2’-butenylidene)-2-indolinone and (E)-3-(3’-methyl-2’-butenyiidene)-2-indolinone,β-谷甾醇和Tri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 对类叶升麻中分离鉴定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筛选试验。发现某些肉桂酸衍生物和吲哚生物碱能够促进UMR106成骨细胞增殖;而一些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对肿瘤细胞系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 通过对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类叶升麻和升麻屈从疗效和化学成分的相近性,因此两属的亲缘关系也很接近,考虑它们果实的形态差异,以及细胞学特征不同,认为这两属为升麻族植物的一个分支,且以类叶升麻属较升麻属更为进化。 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铁破锣属因为含有特殊铁破锣皂苷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而黄三七属因为既和铁破锣一样含有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又和升麻属,类叶升麻属一样含有吲哚生物碱,因此可以认为它是铁破锣和升麻屆、类叶升麻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升麻族植物特有的清热解毒功效,与其特殊的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阿尔廷烷三萜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病毒新的药源进一步深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璟春;张金超;朱国元;杨梦苏;肖培根;;升麻族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年10期
2 邹建华;蕨类植物的化学分类学(4):毛轴碎米蕨和银粉背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年04期
3 沈联德;;中草药的化学分类学[J];现代临床医学;1980年06期
4 刘叔倩,郑俊华,果德安,徐秉玖;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1999年05期
5 袁久志,孙启时;东北栎属植物资源和化学分类学的初步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6 刘自民,贾忠建;黄花木化学成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6期
7 叶清梅;肖培根;;升麻族植物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1991年01期
8 王忠壮,郑汉臣,苏中武,李承祜;8种楤木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4年01期
9 陈玉平;刘蕾;周雨虹;温晶;姜勇;屠鹏飞;;苏木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8年01期
10 马丽娜;田成旺;张铁军;张丽娟;徐晓宏;;獐牙菜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年05期
11 顾海丰;夏云;彭锐;郑渝池;李力;曾晓茂;;基于亲缘关系的红蛤蚧与黑蛤蚧药效再评估[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12 沈红梅;;五叶黄连中的原小檗碱型生物碱[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年02期
13 周亮;杨峻山;;186升麻族植物中的三萜皂苷及其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年04期
14 杨星昊,周荣汉;油麻藤属和黎豆属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15 彭勇;陈四保;陈士林;肖培根;;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3期
16 彭勇;陈四保;刘勇;陈士林;肖培根;;广义小檗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6年03期
17 邓玉诚;;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J];生命世界;1993年02期
18 王锐;;五蕊柳树皮中的酚性化合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年05期
19 黄建明,郭济贤,潘胜利;千金藤属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初步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年02期
20 静雨;;黑升麻制剂对控制绝经期病症有效[J];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涛;艾铁民;;中国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严小军;徐继林;周成旭;马斌;;三十株海洋微藻甾醇组成的GC-MS分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苏东敏;秦海林;李志宏;庾石山;;当归专属性对照物质及其~1HNMR指纹图谱的创建[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杨秀伟;艾铁民;;疏毛吴茱萸化学成分并论在吴茱萸属植物化学分类学上的意义[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5 侯建军;孟海军;陈纪新;黄邦钦;;典型赤潮生物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剑桂新;周荣汉;;中国薄荷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化学分类学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刊[C];1994年
7 段金廒;周荣汉;;2008-2009年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研究进展[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许学伟;吴敏;;多元地域环境嗜盐菌资源利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凌;;绿玉树(Euphorbiatirucalli L.)乳汁化学成分及季节变化动态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10 李凌;;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乳汁化学成分及季节变化动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璟春;类叶升麻的药用亲缘学意义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季乃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曹聪梅;中国金粟兰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彦涵;五味子科系统学与五味子药物资源[D];复旦大学;2003年
5 许旭东;安徽楤木化学成分研究及楤木属化学分类学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侯建军;赤潮生物的分子探针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孙凤;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吴庆立;中国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及广义藤黄科化学分类学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9 陈四保;耧斗菜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及耧斗菜族化学系统学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郑向炜;泽苔草属系统地位的化学、分子系统学证据及其降血脂、抑菌活性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青高;升麻族(Cimicifugeae)植物花瓣缺失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琳;升麻族(Cimicifugeae)三属植物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蕊;毛茛科升麻族(Cimicifugeae)的花发育及维管束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臧鑫炎;勐醒芒毛苣苔和卷丝苣苔化学成分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卢滨;绿升麻中抗肿瘤活性皂苷类成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艳平;长白山温泉嗜热菌的分离培养及多相分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应庄;博落回属植物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代谢组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乌日汗;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松茂;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保护生物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成;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化学分类学讨论[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马飞;海洋药开发正当时[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