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频分析的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
【摘要】:
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和脊髓病变的常用手段,而脊柱外科手术有可能伤及脊髓,造成神经损伤,进而导致病人截瘫。为避免事故的发生,手术过程中的脊髓监护非常重要,以便随时了解脊髓功能状态,及早发现损伤并确定损伤部位及其诱因,及时给出纠正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然而,假阴/阳性监护结果一直是手术医生和监护小组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提高术中脊髓监护可靠性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提取颈椎及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时频特征参数,确定时频域特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研究基于时频分析的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可靠性。选取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颈椎病手术患者62例,其中皮质诱发电位62例(100%),女性20例,男性42例,年龄12~82岁(平均58.3岁);选取1998年9月至2006年1月,脊柱侧弯手术患者183例。其中皮层诱发电位168例有效(92%),女性129例,男39例,年龄7~40岁(平均16.8岁);下皮层诱发电位183例有效(100%),女性144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16.69岁)。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手术中采集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处理,提取信号在时频域的三个特征参数,并与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本项研究发现,谱峰功率比波幅的变异系数更小,上肢正中神经SEP(C3',C4')的谱峰时间以(19.8±3.2)ms为中心,范围是10~29ms,谱峰频率以(125.2±13.0)Hz为中心,范围是90~164Hz;下肢胫后神经SEP(Cz')的谱峰时间以(41.2±4.1)ms为中心,范围是29~55 ms,谱峰频率以(53.6±6.2)Hz为中心,范围是37~79 Hz;下肢胫后神经SEP(Cv)的谱峰时间以(30.1±2.9)ms为中心,范围是21~39 ms,谱峰频率以(81.8±4.9)Hz为中心,范围是67~111 Hz。
本研究表明,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上肢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及下肢皮层/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时频谱具有稳定的时频特征参数分布,谱峰功率比波幅的变异系数更小,时频峰稳定且易于识别,这为建立自动判别标准及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
|
|
|
1 |
杨新宇,李书纲,翁习生,邱贵兴;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预测(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8期 |
2 |
齐宗华;刘勇;王德春;胡有谷;西永明;;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20期 |
3 |
王丹;章汉平;曾尚广;魏书亭;;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4 |
杜明辉,陈和晏,胡勇;快速检测SEP在手术中脊髓监护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2期 |
5 |
孙春会;尹庆水;吴增晖;王智运;;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假阳性1例并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1期 |
6 |
齐新生;陈君长;赵龙柱;;体感诱发电位用于判断颈神经根损伤的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4期 |
7 |
熊希民;殷建瑞;;腔隙性梗塞的体感诱发电位[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8 |
李晖,王晓平,张淑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正骨;2005年08期 |
9 |
高兵兵,张宁,江红,孔庆爱;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
10 |
柯将琼;王小同;;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3期 |
11 |
张卫红;;慢性酒精中毒脑病的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
12 |
许维刚;王雨生;李娜;;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3 |
吴运;徐培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1年14期 |
14 |
李乐加;王建军;常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巴金森氏病的术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2年01期 |
15 |
江开达,楼翡璎;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4年01期 |
16 |
周家琦;王金南;周家琳;杨敏杰;张欣玲;于海平;梁凤珍;王英鹏;;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J];沈阳部队医药;1995年01期 |
17 |
马宏杰;;慢性肾病性脑病与体感诱发电位关系的探讨——附56例报告[J];工企医刊;2001年06期 |
18 |
李章勇;孟立;陆杰;向天雨;牛永红;马厚勋;谢正祥;;兔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时频特征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1期 |
19 |
林栋;吴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即时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20 |
江澜;张旻;;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术中监护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