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后分析及前列腺素E_2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张平  
【摘要】: 第一部分同胞相合供者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后分析 【研究背景】 对于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这明显改善了部分疾病的预后,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病人获得了长期生存。但allo-SCT具有较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这是造成移植病例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长期存活病例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另一方面,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密切相关,对于基础疾病的复发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平衡GVHD与GVL是改善allo-SCT预后的关键,也是控制GVHD的核心问题。 【目的和方法】 评价急性和慢性GVHD对于allo-SCT预后的影响,即对于总体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ACM)、治疗相关死亡率(TRM)、原发疾病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以研究控制GVHD的最佳策略。为此我们分析了一个均质性较好的病例群体,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第一完全缓解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第一次慢性期接受同胞相合供者移植的病例,所有病例均来自医科院血研所。主要的观察终点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和原发疾病的复发。 【结果】 1.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计171符合标准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730天(23~2500天)。随访期末,105例病例存活,其中97例持续完全缓解(CCR),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3.6%和50.8%;共计66例死亡病例,ACM46.4%,其中47例为治疗相关死亡(TRM),而19例为复发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7%和15.8%。随访期末,27例复发病例中6例带病生存,2例再次缓解。 2.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的病例TRM较高、总体预后较差。即无急性GVHD组(n=73)、Ⅰ度急性GVHD组(n=74)和Ⅱ~Ⅳ度急性GVHD组(n=24),3年DFS分别为59.7%、62.6%和25.0%(p<0.0001),三组间TRM分别为21.4%、28.3%和63.5%(p=0.0002),三组间疾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3.发生广泛型慢性GVHD的病例TRM较高、复发率较低,总体预后较差。即无慢性GVHD组(n=78)、局限型慢性GVHD组(n=47)和广泛型慢性GVHD组(n=34),3年DFS分别为67.0%、70.7%和36.9%(p<0.0001);三组间TRM发生率分别为12.9%、23.3%和66.3%(p<0.0001),三组间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4.9%、17.7%和2.9%(p=0.06)。 4.并发Ⅱ~Ⅳ度急性GVHD的病例及发生广泛型慢性GVHD的病例中,应用皮质激素累积剂量≥14mg/kg的病例预后较差(3年DFS:14.5%vs 47.0%)。 5.对不同病种的分析表明:在ALL病例,与无急性GVHD的病例相比,发生轻度急性GVHD的病例具有较高的3年DFS(64.2%vs 14.7%,p=0.002)和较低的疾病复发率(13.9%vs 42.6%,p=0.04);在CML病例,任何级别的急性GVHD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即在无急性GVHD、并发Ⅰ度急性GVHD和并发Ⅱ~Ⅳ度GVHD的病例,3年OS分别为86.0%、63.3%和36.4%(p=0.0004),3年DFS分别为82.9%、62.7%和36.4%(p=0.0007),而相对于无慢性GVHD及并发广泛型慢性GVHD的病例,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的病例具有生存优势:3年OS分别为80.4%、26.5%和100%(p<0.0001)。 6.对allo-SCT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基础疾病类型(ALL vs AML vs CML:p<0.0001,RR=0.533,95%CI:0.393~0.723)、发生严重GVHD(Ⅱ~Ⅳ度急性GVHD以及广泛型慢性GVHD vs对照:p=0.001,RR=1.93,95%CI:1.17~3.17)和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p<0.0001,RR=2.43,95%CI:1.42~4.15)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1.TRM是allo-SCT病例主要的死亡原因。 2.对于ALL病例,发生Ⅰ度急性GVHD对预后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而不增加TRM; 3.对于CML病例,局限型慢性GVHD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任何级别的急性GVHD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4.无论何种疾病,Ⅱ~Ⅳ度急性GVHD及广泛型慢性GVHD均是预后不良因素,明显增加TRM,而对于疾病复发无保护作用;发生严重GVHD后,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并不能改善预后。 5.多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类型、严重GVHD(Ⅱ~Ⅳ度急性GVHD和广泛型慢性GVHD vs对照)和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背景】 前列腺素E_2(PGE_2)在体内自身稳定、炎症以及抗炎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其免疫活性与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PGE_2可以通过诱导CD4+CD25+Foxp3+的调节T细胞,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或直接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对于急性GVHD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PGE_2对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发现新的靶基因,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印记等方法检测下游产物,进一步阐明PGE_2调节CD4+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 【材料和方法】 1.分离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白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CD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免疫磁珠分离纯化CD4+T细胞。 2.在13umol/L浓度的PGE_2条件下,应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作为刺激剂,将纯化的CD4+T细胞体外培养12h。收集细胞后提取RNA,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并应用RT-PCR检测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 3.分析芯片结果,发现有意义的基因,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记等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结果】 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的CD4+T细胞纯度≥99%。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应用13umol/L浓度的PGE_2作用12小时后,CD4+T细胞基因表达以下调为主,即以倍数变化1.5倍为准,表达上调的基因有73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716个,涉及的信号途径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核因子-kB(NF-kB)信号途径、T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白细胞介素2(IL-2)信号途径、MAPK信号途径等。 第二部分体外培养中前列腺素E_2对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γ(IFN-γ)与TNF-α浓度明显下降。在培养后24、48、72小时等时间点,实验组IFN-γ浓度分别为0、(2.3±4.7)pg/ml、(10.9±4.7)pg/ml,对照组分别为(399.6±332.1)pg/ml、(842.8±479.7)pg/ml、(2963.1±644.9)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培养后48小时和72小时,实验组TNF-α浓度分别为(113.5±57.3)pg/ml、(189.7±32.0)pg/ml,对照组分别为(1093.7±353.3)pg/ml、(1627.2±498.6)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各个时间点的IL-2浓度均低于试剂盒检测阈值。 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CD4+T细胞CD25、CD69、HLA-DR、CD40等表面抗原表达率下降。 【结论】 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GE_2对CD4+T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并且以负性调节为主,表达有差异的基因以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途径为主。 2.PGE_2作用于CD4+T细胞,明显下调介导GVHD的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下调与CD4+T细胞免疫激活和辅助刺激相关的表面分子。 3.总之,体外实验表明,PGE_2抑制CD4+T细胞的免疫活性,对于急性GVHD的免疫调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新天;;儿童急性白血病预后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5期
2 徐慧;李黎;;以体重不增就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3期
3 魏桂芬;位树玲;徐美珍;谢欣辉;;大剂量氨甲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佟才录;;5岁癌症男孩的自我生命拯救[J];现代职业安全;2011年09期
5 沈建英;施立华;徐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6 王继芳;;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7 韩莹;杨君;;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IL-1β和TSGF检测的临床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1年09期
8 王伟伟;刘卫超;王春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急性左下肢静脉血栓1例[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9 张晶;何周康;赵昕;吴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VDLP方案临床疗效的关系[J];肿瘤药学;2011年03期
10 王平;邓小娟;彭贤贵;刘思恒;墙星;张洪洋;孔佩艳;张曦;陈幸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文献复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11 李太霞;祖慧娟;孙桂霞;孙玉玲;吴光启;;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年12期
12 ;抑制白血病抗药性[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13 刘菲;徐瑞荣;崔兴;张学伟;王琰;;急性髓系白血病ID4基因甲基化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14 佟海侠;王秋实;陆春伟;王弘;刘卓刚;;20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15 朱琳;郭淑丽;;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42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16 刘慧;龙娟;谭俊杰;孙滨;张鹏辉;邹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arrestin1表达升高的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7 徐西强;吴华;李贵振;王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坏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9期
18 张婧婧;张楠;李光;王侠;牛新清;;急性髓系白血病98例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5期
19 蒋小梅;郑敏翠;吴攀;李婉丽;杨海霞;张本山;邓映;杨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3期
20 岳志霞;李蓓;赵晓曦;刘怡;李彬;;3例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长好;陈琳洁;李志军;;白血病关节炎七例临床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建军;徐俊;丁登祥;;AE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王迪;汤永民;徐晓军;沈红强;钱柏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钱思轩;吴汉新;陆化;仇红霞;张苏江;洪鸣;张闰;沈文怡;张晓艳;许戟;王莉;朱雨;葛峥;卢瑞南;陈丽娟;刘澎;朱华渊;范磊;缪扣荣;徐卫;李建勇;;FLAG巩固强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李达;葛志红;吴顺杰;梁冰;;白血康为主治疗难治性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石松;张秋堂;刘延方;王冲;陈胜梅;朱娟;梁利杰;孙玲;孙慧;;β-catenin和MMP-7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关系及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简;胡润红;陈方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SUMOylation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徐文江;杨淑莲;邸海侠;李青;乔子剑;姜琪;王剑鹏;刘学永;霍艳芃;贾学军;赵朋敏;马亚军;;参芪清热颗粒联合H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晓燕;李军民;;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疗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汪琼;陆滢;牧启田;陈志妹;楼基余;倪万茂;金洁;;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的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肖敏;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娜;药物代谢、转运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结局的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姜波;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幼稚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张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后分析及前列腺素E_2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天宇;恶性血液病中一种新的罕见的20号染色体异常—der(20)del(20)(q11q13)idic(20)(p11)的临床、细胞遗传学、FISH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杨琰;FTY720治疗伴C-KIT激酶区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宾霞;mda-7/IL-24和IL-24 delE5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刘亮;inv(16)/t(16;16)/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遗传易感性与预后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赵明一;高迁移率蛋白1通过ERK及JNK信号通路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噬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杰;4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杨薇;应用蛋白质组学筛选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D];南昌大学;2012年
3 程娟;56例成人原发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徐英辉;39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亚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苏龙;急性髓系白血病年龄特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潘歆;染色体核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成功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杨文娟;Treg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1年
9 尹曦;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特异调控通路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郑旭;Prostratin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枚 骆耀明;12岁男孩邵帅献髓救母[N];徐州日报;2010年
2 胡帆 柴伟 王志海;我省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成功[N];山西日报;2008年
3 祝厚明;人间处处有真情[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纪京林;干扰素治疗血液病新探[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刘惠兰 李国刚;肾外肿瘤所诱发的肾损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李家杰;恶性肿瘤成为少儿死亡主要杀手[N];中国保险报;2002年
7 记者 刘正午 通讯员 杨卫国;白血病患者无区配骨髓可获救[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通讯员 张献怀 雷永升;为一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成功[N];光明日报;2000年
9 钱勇朱海燕;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捐献干细胞[N];健康时报;2003年
10 ;西医内科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