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卓立,张志寿;有关易破斑块特征的若干新认识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评估与发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09期 |
2 |
张军平;许颖智;李明;李良军;彭立;杨萃;周亚男;张光银;;血管新生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地位与评价[J];实验动物科学;2009年05期 |
3 |
任丽;王阶;冯玲;王淑丽;;冠脉临界斑块临床研究进展及中医药研究思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5期 |
4 |
武变瑛;胡娇娇;刘福林;许金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6期 |
5 |
;冠心2号方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J];新医药学杂志;1972年01期 |
6 |
汪钟,胡艳华,安岩,黄如松,朱国强,夏人仪,蔡春波,刘连生,李艳萍,张璧姿,刘法锦;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Ⅰ.中药有效成份8501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
7 |
韩志华,王彬尧,厉锦华,王长谦,张清,刘建平,何奔,郑道声;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患者斑块面积大小对血管重构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08期 |
8 |
梁国庆;柴晓红;陈少伯;赵季红;姜铁民;岳继华;;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斑块成分与重构指数关系的IVUS研究[J];山东医药;2008年42期 |
9 |
王冬梅;郑爱萍;;PAS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O水平及斑块面积、性质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
10 |
周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检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2期 |
11 |
刘运芳;赵玉霞;燕芳芳;刘艳;李晓楠;于会明;黄涛;;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易损性的血管内超声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
12 |
周冬梅;徐重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11期 |
13 |
陈左权;;脂质性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感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
14 |
莫新民;曾英;侯斌;谢海波;刘锐;李劲平;;稳斑方对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年08期 |
15 |
卢侃
,郑宝;用耗散结构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试验(封三说明)[J];自然杂志;1980年01期 |
16 |
陈艳;陈国光;黄树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斑块面积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3年11期 |
17 |
唐亚辉,马葵,李次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消退动物实验观察[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0年01期 |
18 |
陈文强,张运,张梅,季晓平,丁士芳,陈玉国,李贵双,李大庆,苏海军;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3期 |
19 |
张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性超声检测方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
20 |
李建芝,常青,唐海兰,黄华梅,关洁宾,李自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