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甘肃省民勤县农村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星明  
【摘要】: 背景 高血压防治已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控制受复杂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病人、医务人员和卫生服务管理者等方面。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包括患者早期发现,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层,通过随访开展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及定期开展效果评价等内容。理论上,该方案是一个解决我国农村高血压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上,国内外已证明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规范化管理在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提高控制率等方面效果良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主要是在国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及农村开展的,目前尚未见到在欠发达地区农村运用规范管理方案开展的高血压防治研究报告。 目的 1.确认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管理效果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设计符合当地卫生实际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并实施干预; 3.评价规范化管理对患者与高血压防治有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等指标的影响; 4.对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负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 5.全面分析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管理方案的完善及政策制定提供循证建议。 研究方法 以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现场,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在文献综述和定性调查的基础上,确认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的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和高血压管理方案,并开展第一次横断面调查;其次,将调查乡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定期的随访管理,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工作对待;第三,实施规范化管理6个月后,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等方式评价管理效果,通过第二次横断面调查,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等与高血压防治有关的危险因素指标,及其产生的疾病负担、生活质量、临床指标、血压水平变化趋势、干预组满意度等结果指标,并分析影响高血压干预效果的因素;最后,采用SWOT分析,根据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分析该类地区今后全面开展该项工作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并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完善及政策制定提供循证建议。 结果 在校正了基线信息的不均衡后,经对结局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发现:试验组在正常血压值、成人正常食盐日摄入量、高血压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35岁以上成人应每年测血压、吃盐多等危险因素会导致高血压、血压正常后就停药和无不舒服感觉时就停药等方面的信念正确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采取定期测量血压、按医嘱服药、调理膳食、保持情绪稳定、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以及体育活动等行为的流行率要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得分和心理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因高血压导致的直接费用、卧床天数以及不能劳动天数等方面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试验组高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在不同随访阶段,试验组血压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第三、四次随访时略有回升;试验组体重指数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回答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为99.28%。干预组医生和患者定性调查结果除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真实性外,还发现干预措施对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生慢性病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有:患者的健康信念得分、基线期收缩压水平、是否接受干预措施、服药依从性得分和是否联合用药等。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健康信念得分、干农活的类型、每天动物油摄入量、是否了解药物副作用、是否知道随访医生名字和是否接受干预措施等因素。定性调查还发现,患者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环境、卫生人力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管理的效果。 结论 1.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正确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对提高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服药依从性和心理自我调节行为、减少重体力劳动等行为流行率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对改善患者的吸烟、饮酒、膳食摄入等行为收效甚微。 2.干预措施对于减轻高血压疾病负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控制率具有显著效果,能逐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但是干预措施对超重和肥胖的干预效果较差。证明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以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初级卫生保健力量在高血压规范管理方案的指导下,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主动的随访和健康教育,是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3.定性和定量调查发现了影响该地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和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各种因素,涉及患者的健康信念、生活行为、社会环境、卫生服务和干预活动等方面。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通过SWOT分析对本地区今后开展高血压危险因素管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开展的系统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干预和效果评价,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干预方案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首次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影响该地区高血压管理效果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管理的循证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祝芳芳;杨金侠;;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态度、行为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2 ;第二十九届国际血液净化年会暨首届慢性病管理论坛会议通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8期
3 梅崇敬;周桂娟;韩树萍;蔡年强;蔡小辉;;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的做法和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2011年04期
4 宗上纲;王重建;李立;杨海燕;李慧民;王宇明;;河南省农村适宜卫生技术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8期
5 伍翔;杨竹;王润华;易静;杨德香;;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5期
6 孙荣国;曾智;饶莉;张卫东;;搞好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6期
7 王珍;张红;沈旭慧;金岿立;叶国芬;;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的体会[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8 孙晓珍;朱水英;胡万海;;有效推广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6期
9 Colette Browning;Shane Thomas;杨辉;Anna Chapman;Sean Cowlishaw;李志新;张拓红;;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快乐生活俱乐部~(TM)项目报告(七)[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2期
10 李鹏;闫娟;杨云华;刘英虹;杨文秀;;天津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5期
11 孙晓珍;朱水英;胡万海;;浅谈有效推广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12 杨颖;崔学利;曹硕;刘咏梅;王志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2期
13 张丽;乔钦增;侯津杰;;河北省邢台县农村空巢老人高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8期
14 龚燕青;王珍;杨妍妍;潘蓉;田凌云;刘丽娟;;国外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循证依据[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15 陈国忠;赖善榕;王恺;;福建省农村改水改厕现状调查与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6 童汉玉;;徐州市农村卫生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7期
17 高志娟;马翠霞;;糖尿病慢性病管理门诊运作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11年07期
18 庞涛;;论农村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与价值体现[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年07期
19 Colette Browning;Shane Thomas;杨辉;Anna Chapman;Sean Cowlishaw;李志新;张拓红;;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快乐生活俱乐部~(TM_注)项目报告(六)[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9期
20 汪玉良;汪建林;;淳安县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天年;;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太发;;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体会[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辉;;一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包含中医药特色的科普图书——《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4 陶俊峰;;农村卫生综合服务的适宜模式初探[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茜;孙文斌;;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工作的体会[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7 陆慧;陈家应;;利益相关者对农村卫生体系改革的定性研究报告[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方金勇;孙秋平;夏勇;;马鞍山市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宇明;宗上纲;李慧民;;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梁宁霞;魏珂;;开展江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做法与体会[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云;成都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宇;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星明;甘肃省民勤县农村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任建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崔霞;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胡军;山东省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况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汲进梅;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雪梅;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钱东福;甘肃省农村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董文朝;新疆卫生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君;社区慢性病管理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于树强;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君;社区慢性病管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袁敏;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开展和利用的变迁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汪长如;安徽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建设现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6 宋玲玲;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贺志健;山东省临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陈亦男;湖南省农村不同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的实用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9 姜伟林;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杜松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医疗保健制度社区干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剑;北京市将全面推广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农村卫生事关社会和谐发展[N];通辽日报;2008年
3 霞浦记者站 欧招生;霞浦大力整治农村卫生[N];闽东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苏民;社会力量助推农村卫生建设[N];海南日报;2009年
5 金秋;社区慢性病管理呼唤配套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记者 赵丽娜 实习生 马丽;努力实现农村卫生环境整治新突破[N];蚌埠日报;2009年
7 胡越;民革重庆江津区委建言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显成效[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李善奇;博野县开展农村卫生清洁整治活动[N];保定日报;2009年
9 徐述湘;“一带三”慢性病管理模式试水[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安徽蚌埠市 王惠卿;办好农村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栏难在何处[N];农民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