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糖尿病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倾向于认为高血糖及其异常代谢产物的形成是导致其血管损伤的病理基础。因此理论上说,这两者应该是平行发展的。然而,目前关于糖尿病肾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文献结果存在许多矛盾之处,尤其是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现有研究资料绝大多数均为国外文献,考虑到2型糖尿病的明显遗传异质性,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和病理研究,以期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视网膜病变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可能关联。
【目的】
从临床以及病理两个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1)蛋白尿与DR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DR组患者和NDR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性,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蛋白与DR之间的相关性。
(2) DR与肾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行肾活检且临床、病理资料保存完整、有明确眼底检查结果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病理表现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尿蛋白组患者发生DR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显性蛋白尿组合并PDR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组。DR和NDR组患者在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率、DKD患病率、eGFR、SCr、SBP和合并代谢综合征概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白蛋白尿和糖尿病病程是DR的独立预测因素;显性白蛋白尿和病程则是PDR的独立预测因素;(2) DG组的29名患者有23名合并DR,明显高于ADRD组(1/18)和NDRD组(10/84)(p<0.01);DR对于DG的阳性预测值为52.3%,阴性预测值为94.9%;PDR对于DG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86.7%。(3) DG组和ADRD组分别有15名和10名患者的VEGF单抗染色强度较对照病例增强,但无组间差异。DG组内VEGF染色增强患者合并PDR的概率显著高于染色未增强组。
【结论】
(1)蛋白尿与DR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微血管组分病变有可能是在病变的某一个阶段同时或者先后出现。(2)对于具有显性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DR在DG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ADRD组和NDRD组,DR与DG明显相关,PDR是DG的较强正性预测指标。DG患者的肾脏VEGF表达程度与PDR相关。对于DR阴性的显性白蛋白尿患者,建议行活检明确诊断。
|
|
|
|
1 |
郑以漫,孙荣,李小英,高梅,赵列宾,许曼音,陈家伦;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1期 |
2 |
周鹏,杜同信;2型糖尿病患者α-颗粒膜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1期 |
3 |
宁光,王琴琴,李娴,戴蒙,罗邦尧,许曼音,陈家伦;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加用拜糖平的疗效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2期 |
4 |
陈玉堂,田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2期 |
5 |
郑以漫,项坤三,贾伟平,郑泰山,张蓉,陆俊茜,李杰;UCP基因A→G(-3826)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脂代谢、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4期 |
6 |
项坤三,郑泰山,贾伟平;小肠脂酸结合蛋白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年06期 |
7 |
申涛,郭赛珊,梁晓春,王琰,陶丽华;中药仙贞片对气阴两虚兼肾虚血瘀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7期 |
8 |
胡茂清,杨溢,张执玉,邓尚平,张梅;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改变[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9 |
翁孝刚,樊东方,王伟,窦敬芳;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素活性的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0 |
叶山东,李素梅,杨静,单丽霞,陈燕,程永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和视网膜病变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