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亲母乳中诺如病毒抗体水平的研究 2.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诺如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各年龄组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传染性较强,常呈水源或食物暴发流行,对人类生活、生产的破坏力较大。由于缺乏良好的细胞培养体系和动物模型,目前对该病毒的复制及致病机理仍缺乏充分的了解,也无疫苗预防和相应的药物治疗。近年许多研究表明,分泌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可能作为诺如病毒某些病毒株的受体从而导致分泌型的机体暴露于诺如病毒后表现出易感性,而非分泌型的机体由于缺乏受体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分泌型母亲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抗原作为可溶性受体可通过竞争结合病毒保护婴儿减少腹泻的发生,但非分泌型母亲母乳中不能表达这类保护性抗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非分泌型母亲的母乳是否在缺少先天的免疫保护成份(作为竞争受体的分泌型抗原)的同时也缺乏被动免疫保护成分-针对诺如病毒的sIgA抗体。
[方法]本研究使用产后4周的母乳全乳标本294份,其中51份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研究用母乳库,243份来自墨西哥墨西哥城“The Role of HumanMilk in Infant Nutrition and Health”研究项目采集的全乳标本。酶免疫分析方法用来检测HBGAs表型及针对诺如病毒属中诺瓦克(Norwalk Virus,NV,分泌型抗原结合株),VA387(分泌型抗原结合株)和VA207(分泌型兼非分泌型抗原结合株)的sIgA抗体(1:160的母乳),非分泌型表型定义为缺乏所有分泌型HBGAs:Lewis b,Lewis y,H1和H2抗原,分泌型表型定义为Lewis b,Lewis y,H1和H2抗原之一或多个阳性;NV,VA387和VA207病毒的病毒样颗粒用于抗体的测定。抗体水平以OD值表示为中位数(25%值,75%值),非分泌型母亲与分泌型母亲母乳中各种抗体水平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HBGAs表型检测显示,20名(39%)美国母亲,4名(2%)墨西哥母亲为非分泌型个体,31名(61%)美国母亲,239名(98%)墨西哥母亲表现为分泌型个体。总体294份标本看,非分泌型母亲(24名)母乳中抗NV、VA387和VA207的sIgA抗体水平均较分泌型者(270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抗NV sIgA抗体:0.018vs 0.077,p0.01;抗VA387 sIgA抗体:0.019 vs 0.143,p0.01;抗VA207 sIgA抗体:0.053 vs 0.102,p0.01)。从两组标本各自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在美国母亲组还是墨西哥母亲组的母乳中,非分泌型母亲的母乳中抗NV和VA387sIgA抗体水平均较分泌型者低,差异具有显著性(anti-Norwalk Virus sIgA antibody-US:0.015 vs 0.032,p0.05;Mexico:0.024 vs 0.089.p0.05.Anti-VA387 sIgA antibody-US:0.016 vs 0.066,00.01:Mexico:0.040 vs 0.146,p0.05),而VA207sIgA抗体水平在两地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亲的母乳中均无显著差异(US:0.0395 vs 0.069,p0.05;Mexico:0.107 vs0.113,p0.05)。
[结论]非分泌型母亲的母乳在缺少先天的免疫保护成分(作为竞争受体的分泌型抗原)的同时也缺乏被动免疫保护成分-针对诺如病毒的sIgA抗体,这一点在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危地区或暴发流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泌型的婴儿,本身对诺如病毒的主要型别具有遗传易感性,若其母亲属于非分泌型,此类型婴儿尽管母乳喂养,却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在流行期间或高危地区,这样的哺乳配对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目的]随着产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得以存活,但早产的发生率并没有降低。目前我国早产的发生率为5~10%,粗略估计每年要有100万左右的早产儿出生。这些提前开始宫外生活的早产儿的生长情况是近年来早产儿研究领域的热点。营养支持的目的不仅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也是为其长期的生存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早产儿表现出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但目前国内对早产儿尤其其中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情况的研究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照统一的调查表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住院2周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计算住院期间每周的生长速率,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营养支持因素进行分析。病例入选标准:(1)、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上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12小时内转入的胎龄37w,出生体重1500g且≥1000g的单胎早产儿;(2)、住院2周或以上,出院时完全经口喂养,生命体征稳定。病例排除标准:(1)、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新生儿期行各种外科手术治疗者;(2)、住院时间不满2周、出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生活能力低下者。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值以中位数(25%,75%)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w,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到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g/kg.d,14.2 g/kg.d,13.6g/kg.d,13.7g/kg.d,14.2g/kg.d,14.8g/kg.d。肠内、肠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kcal/kg.d的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ml/kg.d的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vs.13.2 g/kg.d,t=2.703,p0.05)。以正常胎儿在宫内生长速率≥15g/kg.d为界,分为生长速率较快组(n=84)与较慢组(n=154),两组出生胎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出生体重低(1273 vs.1334g,t=3.592,p0.05),出生时为SGA的百分比高(51.6%vs.37.3%,χ~2=4.432,p=0.035),开始喂养的时间早(3 vs.4d,Z=-2.290,p=0.022)。
[结论]本研究显示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我国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及早产儿的生长速率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更积极规范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生长。
|
|
|
|
1 |
卞洪亮,刘海英;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探讨[J];铁道医学;2001年04期 |
2 |
潘开国;陈汉祥;宋红梅;王晴;;母乳喂养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0期 |
3 |
单红梅;蔡威;孙建华;曹云;施婴婴;方炳华;;Mounla营养评价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8期 |
4 |
孙秀静;王丹华;宫丽敏;王颖;米延;陈超;季钗;余加林;张巍;夏世文;杨杰;杨式薇;;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3期 |
5 |
王功僚;黄云峰;黄承伟;李惠娴;黄积德;梁荣伟;;早期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IgA水平和感染状况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4期 |
6 |
林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抚触观察与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7 |
诸宏伟;潘家华;;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及体重关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
8 |
王丹华;刘喜红;丁宗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
9 |
王道红,朱小瑜,曾淑萍,张泓,黄辉文,张露,邝文英,吴丽燕,雷磊;极低出生体重儿56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1999年02期 |
10 |
段修梅;刘长茹;刘健;;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喂养方法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3期 |
11 |
夏云;;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再认识[J];职业与健康;2008年05期 |
12 |
王书华;赵月霞;宋建平;陈薇;张燕;;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综合疗法[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06期 |
13 |
郭云伟;;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6年23期 |
14 |
白玲,任玉玲,段成芬;极低出生体重儿2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1997年03期 |
15 |
王晨;王丹华;;早产儿母乳喂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3期 |
16 |
王守叶;井光进;;极低出生体重儿125例营养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20期 |
17 |
徐放生;;乳汁中巨细胞病毒阳性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年05期 |
18 |
褚彦民;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6期 |
19 |
梁玉美;林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08年04期 |
20 |
李英华;24例窒息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