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贾愚  
【摘要】: 研究背景 据文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与临床并发症和患者长期生存率有密切关联。而国内报告的血透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别很大,这与血透患者营养评估方法尚无金标准、各单位采取的评估方法差异较大有关。国外有研究将血透患者握力及小腿围测量用于营养状况评价,而国内研究尚未见报道,关于血透患者的营养不良相关因素的研究,国内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小样本研究。血透患者普遍存在体内代谢紊乱导致的氧化应激状态,但氧化应激状态与营养状况的关联尚无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 1.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 2.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及指标的相关性 3.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4.了解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研究方法 患者选取2008年7月至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透中心接受透析超过三个月的108名终末期肾病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研究指标包括: 1.主观综合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态。 2.生化检查:患者透析前空腹静脉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 3.人体测量:体重指数、小腿围、上臂中围、上臂肌围、肱二头肌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4.握力:透析前非造瘘手测量三次取其均值。 5测定血透患者静脉血氧化应激指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物酶及CuZn-SOD。对照组健康人群样本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30人。 结果 1.根据主观综合评估,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4%;按照BMI18.5标准低体重者发生率12.O%。老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4.1%)高于中青年组(27.0%),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肌酐、握力、小腿围等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握力与主观综合评估存在相关(r=0.31,P=0.007):主观综合评估结果营养正常组握力高于营养不良组(t=-3.46,P=0.001):小腿围与BMI等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及生化指标关联密切,营养状况较好患者小腿围更大;白蛋白与主观综合评估关联度不大,而与炎症指标(CRP)呈负相关(r=-0.36,P=0.001)。 3.参与饮食制作的患者,其主观综合评估结果更好(X2=5.90,P=0.015)。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率(58.8%)高于无糖尿病患者(27.5%,X2=6.43,P=0.011)。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CRP水平更高(t=-3.99,P=0.048),高炎症组与低炎症组患者相比前白蛋白更低(t=-2.30,P=0.001),握力更低(t=2.56,P=0.01)。能量与蛋白摄入越高BMI等指标越低。 4.血透患者三种氧化应激指标MDA、T-SOD、CuZn-SOD一致性较好,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其中T-SOD与BMI、上臂肌围、握力、小腿围等多项营养指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以主观综合评估作为营养评估标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前白蛋白、T-SOD、MDA是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1.应用主观综合评估,本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群中约1/3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与国外报告比例相似。老年血透患者多项营养指标相对较差,其营养状况值得关注。 2.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参与饮食制作、握力、体内炎症状态、前白蛋白水平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3.握力指标、小腿围与多项营养指标密切关联且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潜力。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T-SOD,CuZn-SOD低于健康人群,其水平与患者某些营养指标密切相关,患者氧化应激状况可能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路凌;陈强;武军;;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及评估[J];吉林医学;2011年05期
2 闵亚丽;蓝天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06年06期
3 汪鹏;牛建英;陶琳;范伟峰;李亚霖;罗丽红;顾勇;;维持血透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7年01期
4 陈峰敏;顾琛;褚笑慧;王霞;何文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8期
5 郑敬;孙斐;;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糖尿病、炎症的关系[J];海军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孔令新;杨东明;;温阳通便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4期
7 宋涛;林丹;彭桂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2期
8 练建红;陈重艺;张玉辉;刘恩祺;饶家珍;;香砂养胃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脾虚湿阻证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年07期
9 蒋莹;李就鸿;祝胜郎;常巨平;曾华韫;黄雪峰;周彬;;微型营养评定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6期
10 杨勤兵;张凌;李平;穆立芹;;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年03期
11 夏郁彬;刘恩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ghrelin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国血液净化;2010年01期
12 常晓辉;高华;刘冰;;复合维生素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13 赵玉琴;姬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14 李云生;王文龙;程勇军;林华志;吴光华;戴再友;郝世军;郑丹;王怡倩;张近波;李传光;董志兵;;维持性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脂代谢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3期
15 何冬梅;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营养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10期
16 张录;刘秀丽;王红宇;王一宁;;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8期
17 姜俊风,张玉,范丽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饮食管理[J];护理研究;2005年20期
18 王文龙;王会玲;陆石;张金元;;老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炎症状态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7期
19 樊英荣;曲矿云;;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23期
20 陈欣;陈忠辉;汪炜;施素珍;张千勇;李丽萍;刘青燕;;开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超;石斌;郭鸿;李斌;刘丽平;尹超;曹永强;;338例ICU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杨勤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膳食危险因素分析[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杨波;赵菁莉;邢海涛;杨洪涛;;益肾和胃降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的影响[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孔筠;卢云飞;杨东;孟祥彬;;我院内科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分析[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5 于冬梅;王惠君;张兵;赵丽云;于文涛;李园;翟凤英;;我国八省同一家庭内营养不良与超重个体并存的纵向趋势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关玉珍;;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猝死情况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冯颖;陈霞飞;沈雅英;王丽萍;刘小琴;朱晓雯;;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8 王爱华;;老年急性脑卒中营养不良与防治措施[A];山东营养学会营养与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袁红;饶志勇;胡雯;毛水珍;王鸿;;利用MNA对住院老人营养状况的调查[A];第二届中国西部营养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何晓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分析[A];营养、健康与疾病防治——浙江省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徐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非传统危险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贾云鹤;癌性营养不良肠粘膜损伤及保护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彭莉;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曹学森;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全;免疫营养素DHA协同5-FU抑制胃癌的基础研究与肠内营养治疗改善胃癌术后预后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龙泉;低蛋白合并α-酮酸饮食在慢性肾脏病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8 商晓红;济南市郊区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芸;中国西部农村小学生的健康与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迟俊涛;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2 焦自钊;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下肢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文静;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林;健脾益肾、和胃降浊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侯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心理状况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范立明;通脉口服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朱艳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洪英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态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朝汉之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9 刘俊成;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及营养状况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南静;血必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东芹;会宁学生营养健康教育项目启动[N];白银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树铎;营养不良造成巨额损失 国民营养状况亟待改善[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白剑;警惕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N];保定日报;2006年
4 ;面粉强化产生溢出效益(三)[N];中国食品报;2008年
5 记者 姚琳 实习生 江艳;居民营养状况比10年前有明显提高[N];广西日报;2005年
6 易无庸 杨曙东 李顺民;健脾益肾方能改善血透患者营养不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欣闻;改善儿童营养不良 宜早不宜迟[N];中国食品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红月;“简易营养评定”为老年人营养状况打分[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欧志葵;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N];南方日报;2007年
10 金红岩记者 程守勤;留守儿童营养不良需关注[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