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低分化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化疗敏感性研究
【摘要】:
[背景]甲状腺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是头颈部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由于病变发展迅速、远处转移比例高,总体治疗效果差,由于发病率较低,较难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规范和化疗方案。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致死原因,新的化疗药物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使研究者对化疗在提高局部控制和降低远处转移两方面的作用冀以新的希望,国外多个Ⅰ/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目前国内尚无同类研究。
[目的]建立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估脂质体阿霉素、索拉非尼治疗甲状腺低分化癌移植瘤的疗效;筛选对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细胞敏感的化疗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的手术标本进行裸鼠皮下接种,通过连续传代建立稳定的移植瘤模型;用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e doxorubicine)和索拉非尼(sorafenib, BAY 43-9006, Nexavar,多吉美)治疗裸鼠甲状腺低分化癌移植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评估两种药物的疗效;分别利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及三磷酸腺苷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adenosine triphosphate-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 ATP-TCA)的方法对甲状腺癌细胞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筛选敏感药物。
[结果]3例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均成功建立并传代,其中1例低分化癌模型连续传代后生长稳定,成瘤率达100%,而且肿瘤生长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表达稳定,适合进一步的动物实验;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移植瘤均未生长。利用脂质体阿霉素和索拉非尼对甲状腺低分化癌模型进行化疗,效果较明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单药脂阿组、索拉非尼组、低量联合组、中量联合组、高量联合组化疗结束后移植瘤的最终平均体积分别为1274.13±393.76mm3、1060.00±469.05mm3、726.76±488.22mm3、451.54±97.75mm3、518.37±164.44mm3、310.51±210.53mm3和228.44±129.21mm3,瘤重分别为1.13±0.42g、0.91±0.39g、0.78±0.45g、0.55±0.17g、0.52±0.19g、0.34±0.21g和0.19±0.09g,单药脂阿组、索拉非尼组、低量联合组、中量联合组、高量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8%、40.8%、42.3%、62.9%和72.6%,高量联合组抑瘤率除与中量联合组无差异外(P=0.357)均高于其余各组,中量联合组优于单药脂阿组(P=0.001),而与索拉非尼组无差异(P=0.192)。各治疗组平均瘤重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均无实验鼠死亡,高量联合组实验鼠体重在治疗过程中较其余各治疗组有明显减轻(P0.05)。利用MTT法发现索拉非尼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均不同程度的敏感,而ATP-TCA方法则显示对3例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均敏感的药物是长春新碱(VCR)、吉西他滨(GEM)以及顺铂+紫杉醇(DDP+PTX)的联合方案。
[结论]甲状腺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较乳头状癌移植成瘤率高,移植瘤模型经连续传代后稳定,适合动物药效学等研究;脂质体阿霉素和索拉非尼无论单药还是联合应用对本例甲状腺低分化癌移植瘤模型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中量联合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细胞药物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治疗前建议进行体外细胞药敏检测进行个体化的选择,ATP-TCA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