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不同强度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恢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早期语言治疗的疗效,探讨早期不同强度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了解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发病时间、失语症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后失语恢复的关系。
方法:4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入选此项研究,同意语言治疗的25例患者组成治疗组,并随机分为高强度组13例和中等强度治疗组12例,高强度组接受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周5天,持续4周的语言治疗,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中等强度组接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8周的语言治疗。另外20例不做语言康复训练的患者为对照组。三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患者的语言功能,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失语商(AQ)的差异。所得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卒中类型的患者治疗8周前后AQ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失语症恢复程度和年龄无相关性,与发病时间、失语症严重程度相关。各组治疗4周、8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AQ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周、8周前后,高强度组、中等强度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AQ差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高强度组治疗4周前后与中等强度组治疗8周前后AQ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停止语言治疗后4周随访至8周与中等强度组治疗8周前后AQ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脑卒中后失语恢复程度和性别、卒中类型、年龄无关,发病时间、失语症严重程度是影响脑卒中后失语恢复的因素。早期无论是高强度还是中等强度的语言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早期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短期内高强度语言治疗的疗效优于持续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语言治疗,但停止治疗后短期内疗效未能持续。
|
|
|
|
1 |
盖淑香;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J];现代康复;1999年03期 |
2 |
翁桂闽,甘俊丽,卢静霞;护士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1999年03期 |
3 |
董文莉,解鸿翔,文静,鲍捷,贾珉;天津市城区脑卒中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年03期 |
4 |
李晓霞;脑卒中患者步态失调的康复训练[J];现代康复;2000年09期 |
5 |
史祥平;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J];现代康复;2001年19期 |
6 |
田凤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
7 |
张大旭,张娅婕,董春哲,张博,王丹;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165例[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8 |
孟春静;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8期 |
9 |
王子峰,曲立贞,赵玉环;脑卒中的发病季节性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9期 |
10 |
孟贤芳,李秀华,赵晓洁;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华夏医学;2005年05期 |
11 |
杨桂芳;脑卒中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96例临床护理[J];西部医学;2005年05期 |
12 |
尹科;;动静态平衡功能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评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12期 |
13 |
马艳;李洁;罗利俊;刘琦;;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年06期 |
14 |
吴宗贵;;血压升高 谨防中风[J];家庭医药;2006年02期 |
15 |
王有谦;卫仙娥;;脑卒中的心理障碍与治疗128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1期 |
16 |
李幼兰;;53例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4期 |
17 |
沈月凤;;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6年02期 |
18 |
张静;陈静;陈新武;何静杰;;Frenkel训练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J];武警医学;2006年03期 |
19 |
王成秀;王桂荣;杨风翔;;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2006年02期 |
20 |
刘爱民;徐坚;;脑卒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医药;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