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哮喘的认识综述

张杨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中医大辞典》中哮喘指病名,其含义有二:1、哮证与喘证的合称;2、指哮证。哮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喘主要指呼吸迫促,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哮常并见喘,而喘则未必见哮。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宋·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一书中首先提出哮喘之名。至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始以“哮喘”独立成篇。而在宋代以前的医籍中,“喘鸣”、“喘呼”、“上气”等都是不同时期对哮喘的不同称谓。在未把哮喘独立成篇的古代文献中多将哮喘并于咳嗽、上气、逆气等篇中论述,而且对于小儿哮喘的专篇论述,也是从宋以后开始。本文结合中医喘证哮证和现代的支气管哮喘,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和当代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对小儿哮喘做一综述。 在《黄帝内经》中,论述病因病机较多,喘息的发生,有因阳盛暑邪引起;也有体内阳气不足引起。不合理运动和劳累可以诱发喘息。外感风虚邪气入六腑后会出现喘鸣。小儿中风热邪气会有喘息发作。需鉴别气有余和不足,主要与肺、大肠、胃、肾等臓腑相关。另需注意鉴别肺痹、肺胀、心源性的喘息、胁下有积血的喘息、漏风证喘息、气胸等。喘息的预后,脉象渐和缓则预后好,喘息不止,脉趋数急则预后差。治疗上,以针灸等外治法的治疗为主。《难经》深入阐发井荥俞经合理论,“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对于治疗喘息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涉及喘息的症状只有太阳病和阳明病。归纳有六种平喘方法:1、麻黄杏仁石膏解表宣肺平喘法;2、厚朴杏仁下气平喘法;3、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温化水气平喘法;4、葛根芩连清热止泻平喘法;5、栀子豆豉清胸膈郁热平喘法;6、承气汤类通腑泄热平喘法。前三法为太阳病平喘的三法,后三法为阳明病平喘的三法。《金匮要略》中治疗肺胀、肺痈的方药,后世多用于治疗哮喘,《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中有四组八张方剂,射干麻黄汤、皂荚丸为一组,均咳逆上气有痰,前者痰清后者痰浊;厚朴麻黄汤和泽漆汤一组,前者脉浮在表,后者脉沉在里;麦门冬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一组,均为邪气壅肺,前者为火逆,后者兼水饮;越婢加半夏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一组,均为饮病,前者饮热,后者寒饮化热。水病、痰饮病的喘息,温法为基本方法。所用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木防己汤加减、小青龙汤等都是以温药和之,治疗痰饮阴邪的典范。 《中藏经》在论肝脏、肺脏、肾等篇章中提到喘症,首先肝脏病,有积气,久不去在胁下会引起喘息,这是对《内经》胁下积血喘息的发挥;其次,肝中热会有喘息表现,值得儿科医师重视。肺脏喘息辩证中,着重提到了关于梦的辨证。这对于辨别肺部疾病,及其虚实有重要意义。《辅行决臓腑用药法要》和《千金要方》均以五臓虚实为核心辨证论治,所载方药一精简,一丰富,在临床上,有很大参考价值。宋以后的医籍中,开始出现对哮喘的专篇论述。但由于中医开始分别流派,或偏寒,或偏热,或重脾胃,或重攻邪,或重命门,故仅作参考。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有遗传因素、母孕及出生相关因素、性别、环境因素、饮食、感染因素和其他等。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性等。在深入研究中医典籍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用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进行对其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深入全面认识哮喘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宏胜;高莉;;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60例[J];陕西中医;2010年03期
2 侯怀璧;;小儿哮喘中医研究进展和现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04期
3 黄玲;;化瘀安喘方治疗小儿哮喘124例临床观察[J];柳州医学;2006年02期
4 陈士垣;陆启珍;周士一;;小儿哮喘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33例随访[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5 陈翠玲,王恩明;小儿哮喘110例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摘要)[J];临床荟萃;1987年08期
6 施亦农;;陈寿春老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12期
7 孟宪武;授王烈;;小儿哮喘的诱因与治疗探讨[J];吉林中医药;1989年01期
8 张道武,张周萍;夏令按摩结合秋冬针刺、药物、敷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年02期
9 张爱伦;小儿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治疗近况[J];华夏医学;1996年S1期
10 黄宏坤;小儿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J];广西医学;1998年06期
11 陶静华;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有哪些?发生哮喘的病理基础是什么?[J];中国临床医生;1998年10期
12 李杰;慢性上颌窦炎诱发小儿哮喘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12期
13 张志凤;小儿哮喘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04年04期
14 赵怀英,梁敏,仲锡铜;小儿哮喘片制作方法的改进[J];山东医药;2004年26期
15 刘迎伟;辨证治疗小儿哮喘5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3期
16 吴锦安;;固本定喘膏防治小儿哮喘43例观察[J];工企医刊;2006年02期
17 曹宏;;小儿哮喘与血瘀关系探微[J];中医药学刊;2006年09期
18 张华;;治疗小儿哮喘简易方[J];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07期
19 陈士垣;小儿哮喘的治疗[J];江苏医药;1983年01期
20 肖淑琴;张希文;吕敏华;朱丽娜;梁燕;;118例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中一;叶秋琴;金一;;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小儿哮喘[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烈;;哮喘之苗论[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中一;叶秋琴;金一;;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小儿哮喘[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佩莉;;药物氧雾化吸入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哮喘68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徐荣谦;;小儿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德仁;;推拿预防小儿哮喘[A];全国中医小儿推拿学术沙龙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烈;;小儿哮喘的总治法与分治法精要[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烈;李享烈;殷志学;;小儿哮喘1000例的发病学初探[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培德;;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辨证论治[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10 陈坤华;赵晓东;高武红;李渠北;;小儿哮喘PP反应TH_1/TH_2失衡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坑;三氧化二砷对急性哮喘小鼠CD4~+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吕晓武;张士卿从痰瘀辨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3 蒋东波;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洪两;补肺健脾、清热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痰热内阻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乔赟;龙脷平喘汤抗痰瘀证小儿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林吉原;补肺健脾、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风痰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尚云晓;感觉神经肽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贾煜;戴裕光临证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李敏;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长江;小儿热哮微观辨证及清肺平喘法的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莉;哮喘大鼠基因的动态变化及三氧化二砷的干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2 于洪君;三期分治序贯疗法防治小儿哮喘100例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张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哮喘的认识综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莉;三氧化二砷对哮喘小鼠Th17/IL-17轴的影响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昌鹏;320例小儿哮喘的相关性因素调查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华;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小儿哮喘发作期环核苷酸的影响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吴颖;从龙温胆膏对小儿哮喘EOS、IgE、肺功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刘志宏;健肺膏外敷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司银梅;喘敷灵贴剂三伏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10 司东波;小儿哮喘非发作期中医药防治策略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治小儿哮喘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2 可夫;小儿哮喘中药可治[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湘雅医院 潘频华博士;隆冬季节,谨防小儿哮喘[N];大众卫生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朱海;春季如何预防小儿哮喘[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5 谢欣 黄雄忠;湖南小儿哮喘10年增加了70%[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熊玉英;防小儿哮喘护为先[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刘凤云;专家呼吁:正确认识小儿哮喘[N];健康报;2004年
8 冯 瑶;秋冬注意防小儿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白云;小儿哮喘药膳疗[N];民族医药报;2007年
10 何小菊;如何早期诊断小儿哮喘[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