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侯病机及其实验研究

林荣杰  
【摘要】:目的本研究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以来北京东直门医院就医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探索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中医证候及其生物学特点 方法收集自2009年04月至2011年03月,来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心血管病区就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随机、对照、横断面的队列研究,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与单纯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的变化及理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对中医证候表现的影响。应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1986年《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6年《血血瘀证诊断标准》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眩晕标准》等标准和指南进行病证结合研究,同时采用实验室生物学测试研究,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全血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PAgT)和血浆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浆PAgT)、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共7个实验室指标,利用现场问卷调查采集病人的多重危险因素及相关中医证候,从中选取年龄在30-85岁的中老年患者172例,着眼于高血压病进程中易于发生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特点,研究高血压病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及其生物学特点。 结果①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血瘀证和心虚证多见。②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在多重危险因素不同聚集状态下,在一些中医证候客观存在的条件下,两组患者的某些理化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组中具有风证表现的亚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上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气虚证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组其全血Pagt水平上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③对高血压病人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候病机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全血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PAgT)对血瘀证病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全血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PAgT)对风证病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气虚证病机均有显著的影响。④在综合统计分析中医证候病机与多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热证病机对风证病机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肝虚证病机本对风证病机的形成无显著的统计学的影响,但当加入对风证病机同样无显著影响的固定性疼痛和血管异常统计变量时,却产生了对风证病机的产生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影响。 结论①高血压病人大多数血液中存在着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较多地存在心虚证,这提示我们应及早运用益气活血法。②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在风证病机条件下其体内的炎性反应要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来得剧烈;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在气虚证病机条件下其体内血液凝固性要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来得高,说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体内血瘀证的严重程度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组。③高血压患者的某些理化指标对其中医证候有显著影响,全血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PAgT)对血瘀证病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全血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试验(全血PAgT)对风证病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气虚证病机均有显著的影响,这为我们延伸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气虚证病机有显著影响也为气虚中风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这说明中医经典诊断与现代疾病诊断的结合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水平的精准性,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水平离不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但是决不能忽视经典中医辨证学的参与。④毒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单一的邪盛即能致毒,另一种途径是随着患者危险因素的聚集,可能原先一些对“毒”的产生无影响的或者影响不大的因素聚集在一起却能对“毒”的产生有显著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震;;《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总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01期
2 汤艳莉;王阶;何庆勇;;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的比较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3期
3 郑曙琴;梁茂新;;建国初期中医理论核心概念研究的得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4 胥桂生;试论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J];中医文献杂志;2000年02期
5 张艳萍;吴正治;钟琪;孙苏萍;李明;李映红;李耀芳;杨敏;;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年05期
6 吴金玉;;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05年06期
7 农一兵;林谦;王旭升;;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2006年12期
8 张东友;;影像医学如何为中医“证”求证[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年06期
9 吴焕林;阮新民;杨小波;罗文杰;陈可冀;邓铁涛;;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6期
10 赵长青;顾宏图;成扬;史美育;邢枫;袁继丽;周扬;徐列明;;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1期
11 王少华;问题解答[J];广西中医药;1983年03期
12 彭成;罗亮;;过食酸味所致脾虚机理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13 李堪印;;伤筋病机浅析[J];现代中医药;1992年01期
14 程晓昱;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及治则浅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5 朱敏燕;银屑病治验[J];四川中医;1993年12期
16 冉宗学;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J];中国医刊;1995年06期
17 李庆生,孙雯霞;论病机分析法(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8 向国友;五苓散证病机及主药新解[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9 高长斌,王萍;水肿的发病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2期
20 刘剑;对慢性肝炎病机的再认识[J];新疆中医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玉洁;成海燕;于涛;于建春;韩景献;;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证候调查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临床观察[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贾玉洁;成海燕;于涛;于建春;韩景献;;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证候调查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怀林;吴以岭;贾振华;陈静;西广成;谷春华;袁国强;吴相春;魏聪;;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韩云;邱剑波;麦舒桃;谢东平;;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临床研究[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韩云;邱剑波;麦舒桃;谢东平;;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临床研究[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慧怡;王新月;张雯;吴健;王建云;刘大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肺功能损害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赵玉玲;胡晓灵;;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34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A];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陈淑长;葛芃;;周围血管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9 毛静远;牛子长;;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变迁的文献分析[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建生;王至婉;李素云;余学庆;王明航;胡金亮;;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讨论稿)[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荣杰;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侯病机及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马骁;强直性脊柱炎22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王芬;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曲淼;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淑娟;尿毒症心肌病回顾性分析及毒乃清防治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李强;尿毒灵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世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包祖晓;基于贝叶斯(Bayes)网络技术的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冷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中医证候研究及通脉口服液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洁芳;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丁冠福;基于聚类分析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房汉南;95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崔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及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陈威;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孙松;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邱海波;206例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前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卢睿;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证候的聚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丽丽;原发性血脂异常症中医证候类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汪铁铮;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梓辉;陈大舜;周世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及治则探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韩晓英;傅仁杰教授谈老年病的病机和发病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 颜乾麟 韩鑫冰 韩天雄 刘小雨;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湖北中医药大学 马作峰 张六通 王平;老年健忘病机:脾肾两虚[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彭建中;元气学说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崔伟尚明安;山东蒙阴治愈“病机看病人”[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名医工作室 郭立中 朱垚;风病善变[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马云枝;对血管性痴呆病机的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中医科 黄开泰;中药有毒原因在医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胡远林;浅述内伤发热的病机与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