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脏功能不可逆性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并引起临床的一系列症状和生化、内分泌改变的综合征,是临床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属方向。尽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有差异,但全球的统计显示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都在不断的上升,在全球每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大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如何从各个方面全面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涵盖了西医学和祖国医学两部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论述,西医学从发病率、病因变化、治疗方式加以阐述,祖国医学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一定的剖析。
西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阐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虽然有明确而系统的治疗方案,但治疗过程漫长,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如何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无明确的描述,但是从症状来看与关格十分相似。很多医疗古籍都有关格的描述,通过对关格的历史沿革的总结,我们认识到中医对关格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在病因病机方面,本病的病因复杂导致各医家对其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概括来说以正虚于内、邪侵于外为主;在辨证论治部分,不同医家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本病的见解,丰富了关格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中医辨证的复杂性和个体性,无法对某一个疾病建立详细的诊断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在减少西医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学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已经成为大多数医家的共识。不能否认中医中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加强西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不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为其他疾病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