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Marmori F.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属肺系疑难病症。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目前,在针灸临床,哮喘发作期多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并取得一定疗效,但重症仍依靠西医常规治疗。哮喘缓解期多选用灸法、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对减缓哮喘发作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作用机制复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尚无根治哮喘的方法,控制哮喘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主要目标任务。本课题也是基于此目的,拟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作用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针灸治疗,初步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组: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取穴加调神腧穴)和对照组(常规取穴)每组各30例。 选穴:主穴:对照组:肺俞、定喘、膻中、列缺、尺泽、合谷。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百会、印堂、内关、太冲。配穴:脾虚证加脾俞;肾虚证加肾俞;鼻塞流鼻涕加迎香;咳嗽痰多加丰隆;喘甚加天突。针刺操作:两组患者治疗均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患者先行仰卧位,针刺胸前部腧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10秒,留针15分钟。留针过程中,行针1次,每次提插捻转约10秒钟,以促使再次得气或使针感得到加强。然后行腑卧位,针刺背部脊柱两侧腧穴,其它操作同上 观察指标:1.情绪状态指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两项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 2.生命质量测评: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变化; 3.哮喘症状评价:采用哮喘日记表,评价夜间症状和白天症状的状况。 4.哮喘相关量表:用哮喘控制测试(sthma control test, ACT)观察哮喘控制情况。 5.肺功能检测: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FEV1/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观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结果: 1.两组患者情绪状态(SAS、SDS)积分比较: (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SDS积分比较: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SAS和SDS分值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仅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为显著。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穴方均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治疗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SAS积分45或SDS积分50)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和SDS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SAS分值无明显变化(P0.05),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SDS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下降显著。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对照组焦虑程度无明显改变,两种穴方均可使患者抑郁症状改善,说明治疗组在改善SAS分值和SDS分值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改善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2.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积分比较: (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QLQ总分、活动受限(A分)、症状影响(B分)、情感功能(C分)及环境刺激(D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积分明显上升。对照组总分和A分、B分、C分组积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A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方面优于对照组。 (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变化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QLQ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说明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进一步评价AQLQ各个能区,结果提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分、B分、C分、D分积分均明显上升(P0.05),表明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治疗后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和环境刺激方面都有改善;对照组的A分、B分、D分积分均上升(P0.05),C分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有精神状态患者治疗后除情感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有提高。治疗后两组差值比较AQLQ总分、A分、B分、C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分积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3.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白天和夜间症状日记)积分比较: (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治疗前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变化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都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间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穴方都能明显改善和哮喘有关的白天和夜间症状。(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4.哮喘控制测评:采用ACT哮喘控制测量表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ACT积分均明显的升高(P0.05)。表明两组穴位都有控制哮喘症状的疗效;对两组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状态者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CT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 (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两组穴方均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两组哮喘患者,经针刺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无明显差异。 结论: 1.针刺调神能够改善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对照组穴方仅能改善有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示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加用调神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获到最佳的疗效。 2.针灸调神治疗能够改善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环境刺激状况,提高哮喘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较常规针刺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3.针刺调神能够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针刺调神较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4.针灸调神和常规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控制的疗效,但在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当中治疗组穴方的哮喘控制优于对照组。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并且与肺功能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5.针灸调神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两种穴方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小峰;;针刺治疗痔疮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年05期
2 王传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不孕症17例[J];中国针灸;2005年04期
3 李雪莹,葛宝和;肝胃同治针刺法治疗压力型肥胖症1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8期
4 张丹莉;针刺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5 俞剑虹;动态针刺法治疗肩周炎30例[J];中国针灸;2005年07期
6 周晓琼;针刺治疗呃逆2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7 黄应勇;;针刺法治疗鸡眼11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年03期
8 毛亮;张明波;;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熊杰;魏茂提;杜元灏;石学敏;;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动态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张丽;李伟红;;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1 谢辉;常小荣;;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9期
12 曾祥志;熊新军;;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13 汤志辉;;针刺法微创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32期
14 刘延国;薛忠花;吴立青;;针刺治疗偏瘫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05期
15 王保国;曹奕;;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16 张莉芳;;复合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17 马世华;;针刺治疗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症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18 闫冰川;苏旭春;吴迪;孔嘉欣;梁傍顺;;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40例[J];江西中医药;2011年05期
19 沙岩;;针刺治疗呃逆头颈部腧穴应用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9期
20 龙海翔;徐雪莲;;密集型针刺治疗眩晕病28例[J];陕西中医;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华盈;;“眼区四穴”针刺法与常规穴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燕军;蒋素英;孟江;;改良拔河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A];第8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成林;余敏;;针刺治疗失眠选穴规律及治疗方法浅析[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清琳;;强脊补肾针刺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8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刘紫薇;黄巍;张欢;;针刺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金瓯钧;;传统与矩阵针刺治疗耳聋疗效比较[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黄庆红;;综合针刺法治疗瘫痪的临床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8 罗和平;;针刺治疗中风介入时机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常小荣;严洁;樊凌;王超;;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进展[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艳明;李郡;刘建龙;;推拿结合导平、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庆;针刺治疗郁证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2 孙力;基于电信号的针刺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王世军;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及针刺防治机理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Marmori F.;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马学红;针刺抗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狄忠;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陈晓军;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加俊;脑梗死后脑可塑性机制及针刺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穆艳云;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段建钢;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针刺治疗视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王萍;针刺干预脑梗塞肽能神经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3 周晓春;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一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周雷;针刺联合拔罐治疗ⅢB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张梦佛;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脑梗塞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蔡攀;运用左右分治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余姝媛;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迟庆滨;前后配穴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周颖;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苏晓华;“醒脑开窍” 针刺法已推广到四十个国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