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颈椎X线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1)初步探讨青少年颈痛的病因病机、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2)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拟订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分型。(3)探讨青少年颈痛的颈椎X线特点,研究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与颈椎X线的相关性。
方法:(1)以青少年颈痛的前期研究及文献研究为基础,对北京两所高校20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青少年颈椎健康问卷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初步探讨青少年颈痛病因病机、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2)依据前一部分研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著作,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配合NPQ颈痛量表及MPQ疼痛量表对北京5所高校1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3)观察招募的216名青少年颈痛受试者X线的颈椎曲度、寰枢关节稳定性以及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三种检查情况并根据受试者填写青少年颈痛临床信息采集表,分析青少年颈痛的颈椎X线特点及中医证候与颈椎X线的相关性。
结果:(1)初探中发放210份问卷,收回203份问卷,收回率96.67%,发现137例(67.5%)符合青少年颈痛诊断纳入标准(男65,女72),结果显示①危险因素有:性别、身高体重指数、每天总计伏案时间、坐姿、背包习惯、使用手机时间和平均每天运动时间;②青少年颈痛除颈部疼痛的主症外,主要症状(频率45%且均数2.5)还包括:容易疲乏、眼干不适、颈项部酸胀、颈部僵硬、头部沉重感,及青少年颈痛的次要症状等;③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因子1所代表的血瘀气滞为该病最主要的证候要素。(2)流行病学调查中共1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接受调查(男25.4%,女74.6%),调查发现:①青少年颈痛程度较轻,即平均NPQ总评分12.66±8.61分,平均MPQ总分4.35±4.88;在青少年颈痛患者中,以牵扯痛、胀痛、固定痛和刺痛为主要疼痛感觉类型,疼痛部位多分布在颈项部和颈肩部;②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中除了包括青少年颈痛5项主要症状外还有嗜睡和视力减退2项症状;③通过聚类分析,将60项中医症状共聚为4类,中医证候研究专家组初步拟订出青少年颈痛的4个中医证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郁脾虚证和心肾气阴两虚证;④女性患者的NPQ颈痛评分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年龄与现有颈痛程度评定呈正相关,教育程度与目前颈痛程度和现有颈痛程度评定呈正相关;⑤在所有中医证型中,女性的中医证型系数均大于男性。其中肝郁脾虚相关系数最高;⑥各证型均与NPQ评分和MPQ总分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其中寒湿痹阻证与颈痛程度相关性最高。(3)共招募216名受试者,最终观察样本数为176例(81.48%,男36,女140)平均病程8.68±7.70月,平均NPQ颈痛评分20.59±10.0,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肝郁脾虚证37.1%、寒湿痹阻证34.9%、湿热痹阻证25.1%、心肾气阴两虚证2.9%,①三种方法测量的青少年颈痛患者颈椎曲度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且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曲是青少年颈痛颈椎X线的重要指标,X线变化与日均使用电脑时间、使用手机时间、总计伏案时间和颈曲指标负相关,与日均睡眠时间呈正相关,且颈椎曲度与NPQ颈痛评分呈弱负相关;②寰枢关节不稳定在青少年颈痛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9%;③测量青少年颈痛患者颈椎侧位X线C3-C7的关节突关节倾角,整体趋势与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特点基本符合。与正常人关节突关节倾角相比,C3-C7各关节突关节倾角异常率均在40%以上。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和总伏案时间与C4-C6的关节突关节倾角存在弱负相关,其中总伏案时间与C5倾角相关系数最大。C5关节突关节倾角与NPQ颈痛评分呈弱负相关;④症候与X线相关研究中发现仅Borden氏法曲度测量结果显示与寒湿痹阻证比较湿热痹阻证曲度测量更小,即颈椎曲度变直趋势更明显。
结论:(1)青少年颈痛的最主要的中医病因为久劳伤筋,病机以长期劳损导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则气滞,导致颈部筋伤为主,血瘀气滞为该病最主要的病机。(2)根据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拟定青少年颈痛4个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郁脾虚证和心肾气阴两虚证。(3)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曲是青少年颈痛颈椎X线的重要特征,寰枢关节不稳定在青少年颈痛患者中存在,但发生率不高,青少年颈痛患者C3-C7的颈椎关节突关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常,可能是颈椎退变的早期征象。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与颈椎X线的相关研究发现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
|
|
|
|
1 |
薛会光,刘瑞娟;以颈痛为首发表现的肺癌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5年04期 |
2 |
史晓林,王强,金永,程宪文;颈痛舒对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及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6年02期 |
3 |
黄峥;针灸配合口服颈痛灵治疗颈椎病40例[J];中国针灸;1997年09期 |
4 |
张杨;颈痛的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年02期 |
5 |
孙顺军;以阵发性颈痛为主症肺癌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3期 |
6 |
王德隆;手法配合颈痛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0例[J];中国骨伤;1998年06期 |
7 |
李春梅;日本针刺用于慢性肌筋膜性颈痛的对照试验:治疗的特定与非特定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04期 |
8 |
熊晓芊;手法治疗颈痛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年05期 |
9 |
董有平;电生理学检查在神经根性颈痛诊断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年02期 |
10 |
卢燕琼,唐剑;以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鼻咽癌一例[J];癌症;1992年05期 |
11 |
张连玉
,陆廷仁;颈椎静息位置与颈痛的关系[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7年03期 |
12 |
;急性颈痛的针刺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01期 |
13 |
杨飞;普通人群中颈痛年发病率及预后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14 |
徐军;骨关节疼痛性疾患康复干预方法选择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下) 四 颈痛康复干预方法选择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03期 |
15 |
;右上下肢无力伴颈痛四年,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易呛咳半年[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年01期 |
16 |
曹长恩,郝春梅,刘德洪,过海东;除痹颈痛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7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7期 |
17 |
王中博;王超;余葱葱;孙军刚;丁松屹;彭霞;高嘉彬;;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0年06期 |
18 |
李晓清;周伟光;蒯乐;;Treatment of 10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y Electroacupuncture of Jiaji(Ex-B2)plus Oblique Needling Ashi Point[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6年01期 |
19 |
许敬人,房敏,严隽陶;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临床及其机制[J];颈腰痛杂志;2000年01期 |
20 |
赵春香,刘震凌,王丽娜,王明慧;HPLC法测定颈痛灵药酒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