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归丸治疗肾阴不足型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少弱精子症居多。西医治疗本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疗效欠佳,中医药在男性不育的防治方面经验丰富。前期研究发现,左归丸可明显抑制生精细胞凋亡、促进生精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左归丸治疗肾阴不足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其抗凋亡、促增殖分化的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无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肾阴不足型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治疗史及合并疾病等情况,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记录。44例患者均予以左归丸配方颗粒口服,治疗周期为90天,治疗30天后、治疗60天后以及治疗90天后,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详细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90天后分别检测精子质量(一周内连续检测2次,选择精子总数较多的结果进行记录)。观察左归丸治疗肾阴不足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活力的影响和对中医证候总评分、肾阴不足相关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实验研究: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造模组40只。空白对照组采用去离子水干预4周,造模组采用40mg/(Kg·d)的雷公藤多苷(GTW)干预4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进行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做为空白对照组,GTW造模组中随机选取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TW模型组和左归丸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GTW模型组采用去离子水灌胃,左归丸组采用6g/(Kg·d)的左归丸进行灌胃干预,干预4周;2.观察左归丸对生精障碍大鼠模型的精子质量、性激素水平、睾丸病理形态学、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技术,对大鼠睾丸组织进行c-kit、Oct4蛋白及mRNA表达检测。结果:临床研究:经左归丸治疗后,44例患者的精液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子总活动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中医证候总评分、肾阴不足相关症状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18%。所有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左归丸组与GTW模型组比较,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转,睾丸组织脏器系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丸组附睾组织脏器系数与GTW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左归丸组精子浓度、总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高于GTW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归丸组病理组织损伤情况较GTW模型组有所改善,管腔明显扩大,内含精子增多,部分生精管恢复正常。左归丸组睾丸生精上皮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恢复,与空白对照组近似,生精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可见少量变性的细胞器,线粒体增多,可见精子及高尔基体。2.左归丸组FSH、E2、LH含量显著高于GTW模型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左归丸组PRL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左归丸组T含量较GTW模型组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较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Westernblot检测中,各组大鼠睾丸组织c-kit、Oct4蛋白表达结果相互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均呈左归丸组空白对照组GTW模型组的表达强弱趋势。4.Real-TimePCR检测中,左归丸组、GTW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kit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左归丸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TW模型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GTW模型组Oct4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左归丸组与GTW模型组相比,Oct4 mRN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但与空白对照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1.左归丸能安全有效的提高肾阴不足型不育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质量,改善中医证候评分。2.左归丸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态,显著提高睾丸、附睾脏器系数,提高精子质量,改善性激素水平及睾丸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损伤情况。3.左归丸具有抑制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并促进其增殖的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生精细胞上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蛋白及mRNA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增加Oct4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综上所述,左归丸治疗肾阴不足型不育少弱精子症临床疗效确切,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c-kit、Oct4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凋亡,促进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