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研究
【摘要】:目的:1研究一:探究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舌象特征;2研究二:探究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与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病程、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一:依据纳排标准纳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和中青年超重/肥胖非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应用便携式舌诊仪(DS01-G)对患者进行舌象采集、分析,以得到舌象描述特征和舌象参数特征。对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将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和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患者的舌象通过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对比分析。2研究二:依据纳排标准纳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情况、病史、实验室指标、舌象参数特征、舌象描述特征,通过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对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病程、实验室指标与超重/肥胖T2DM患者舌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1研究一:通过对纳入的80例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进行分析,发现暗舌(舌暗红、舌淡紫、舌紫暗)出现频率(61.3%)高于非暗舌(舌淡、舌淡红、舌红)出现频率(38.7%);全舌质颜色参数Lab-L、Lab-a、Lab-b值的四分位数分别为126.14(112.99,137.36)、148.35(145.32,150.52)、133.67(131.95,135.57);苔色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苔白(51.2%)苔黄白相兼(46.3%)苔黄(2.5%);苔(全舌)颜色参数 Lab-L、Lab-a、Lab-b 值的四分位数分别为 85.43(61.33,103.49)、141.32(136.91,145.46)、130.84(130.03,132.08),苔(舌根)颜色参数 Lab-L、Lab-a、Lab-b 值的四分位数分别为 68.58(29.11,99.46)、136.44(131.55,140.59)、129.98(129.03,131.95);苔厚出现频率为40.0%,苔腻出现频率为72.5%,苔剥出现频率为10.0%;超重/肥胖T2DM患者舌胖出现频率为43.8%,舌适中出现频率为55%,舌瘦出现频率为1.3%;齿痕舌出现的频率为35.0%,点刺舌出现频率为32.5%。通过对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和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患者的舌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组暗舌(舌暗红、舌淡紫、舌紫暗)出现频率为55.6%,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组暗舌出现频率为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组的全舌Lab-a值低于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组苔(舌根)的Lab-b高于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二:通过对纳入的80例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特征与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病程、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如下结果。研究发现舌象与年龄具有相关性,青年组全舌质Lab-L值明显高于老年组全舌质Lab-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齿痕出现频率(71.4%)明显高于年轻老年组(25.0%)和老年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胖舌出现频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与体重指数具有相关性,全舌质Lab-L、全舌质Lab-b、舌边左Lab-L、舌边左Lab-b、舌边右Lab-b、苔(全舌)Lab-b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肥胖组出现苔腻的频率(72.1%)明显高于超重组出现苔腻的频率(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象与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不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出现苔腻的频率(47.1%)低于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出现苔腻的频率(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有慢性并发症组出现点刺的频率(58.8%)高于伴有慢性并发症组出现点刺的频率(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全舌质Lab-a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舌象特征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舌象与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与全舌Lab-b呈负相关,与苔(全舌)Lab-b呈正相关;甘油三酯(TG)与全舌Lab-b呈负相关;总胆固醇(TC)与苔(全舌)Lab-L、苔(全舌)Lab-a呈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全舌Lab-a、苔(全舌)Lab-a呈正相关;载脂蛋白B(Apo B)与苔(全舌)Lab-a呈正相关;尿酸(UA)与苔(全舌)Lab-b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如下 4 个回归方程:FBG=64.045-0.409×全舌 Lab-b,TC=1.251+0.034×苔(全舌)Lab-L,LDL-C=-16.986+0.139×苔(全舌)Lab-a,Apo B=13.111+0.028×苔(全舌)Lab-a。结论:1研究一:超重/肥胖T2DM患者最常出现的异常舌色为舌质暗,最常出现的异常苔质为苔腻,提示超重/肥胖T2DM患者血瘀、痰湿病机突出;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暗舌出现频率高于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患者,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全舌Lab-a值低于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患者,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苔(舌根)的Lab-b高于中青年超重/肥胖非DM患者,表明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舌质偏暗,舌苔根部偏黄,提示中青年超重/肥胖T2DM患者较超重/肥胖非DM患者血瘀、内热病机明显。2研究二: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全舌Lab-L值与年龄、BMI存在相关性;全舌Lab-a与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LDL-C存在相关性;全舌Lab-b值与BMI、FBG、2hPBG、TG存在相关性;苔(全舌)Lab-L与TC存在相关性;苔(全舌)Lab-a与TC、LDL-C、Apo B存在相关性;苔(全舌)Lab-b值与BMI、FBG、2hPBG、UA存在相关性;齿痕与年龄存在相关性;苔腻与BMI、是否伴有慢性并发症存在相关性。
|
|
|
|
1 |
李军;胡晓娟;万玉林;屠立平;许家佗;;糖尿病舌诊临床研究进展及舌象信息化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6期 |
2 |
徐杰;许家佗;朱蕴华;陶枫;林玥坤;陈清光;章丽琼;陆灏;沈远东;;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数字化舌象关系的初步探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年11期 |
3 |
侯永茂;杨秀英;;100例糖尿病舌象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1992年04期 |
4 |
张先慧;李颖;李艳丽;张西;;日观舌象 警惕这七种信号[J];大众健康;2020年04期 |
5 |
孟凡;朱明峰;张自翔;杜建强;张康;丁成华;;中医舌象数字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6 |
施边镇;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表现[J];北京中医;1985年06期 |
7 |
王寺晶;许朝霞;王忆勤;;肺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09期 |
8 |
黄淑琼;张云龙;周静;文磊;;浅谈中医舌象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4期 |
9 |
武梦依;何莉莎;贾淑明;;浅述舌象在多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11期 |
10 |
综合;;看舌辨病[J];家庭科技;2017年07期 |
11 |
杨爱萍;陈群;;57例妇科疾病患者瘀血舌象临床观察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1期 |
12 |
张爱灵;;7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舌象的观察与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3 |
李宗信,黄小波,李斌,李坤成,尹建国,孙淑玲,陈文强,王明越,刘桂兰;92例SARS患者舌象的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4 |
;癌症舌象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01期 |
15 |
李秋香,李慧萍,张克英,李学斌;中医舌象观察的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6 |
刘坚;重症肝炎舌象变化与预后的探讨[J];中医研究;1995年06期 |
17 |
刘大荣,杜坚;危重舌象初探(附310例死亡病例舌象分析)[J];新中医;199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