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实践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联用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的影响
【摘要】:临床中药学立足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以临床用药为核心,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中药临床药师是架起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应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人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肺移植科实践期间,完成了 36周的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常规工作、18周的中药咨询工作以及48周的专科临床中药学药学实践。通过医学与药学、中药与西药、临床与实验室等多方面结合的学习,掌握了常用治疗药物的前处理、患者用药教育、临床中药学查房、个体化给药、建立患者药历等多项临床技能。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器官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理想的手段,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也与中医药文化背景相结合,面临移植术后众多并发症,中医药发挥了其独特优势。移植术后伴随的免疫排斥反应对患者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他克莫司作为移植术后抗排异的一线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由于他克莫司治疗窗狭窄,患者个体差异大,如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成为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关于中成药五酯制剂对他克莫司治疗的影响成为临床热点讨论内容,本研究采用循证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五酯制剂在器官移植术后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联用五酯制剂对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影响的Meta分析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由两名研究者将文献资料筛选、提取、纳入、偏倚风险评价之后,以联用五酯制剂后的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维持剂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结局指标,使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3篇研究,共包括711例肝、肾脏器移植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五酯胶囊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D=1.34,95%CI=(1.19,1.49),P0.00001],他克莫司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MD=-0.96,95%CI=(-1.13,-0.79),P0.00001],肝移植受者的ALT显著低于对照组[MD=-23.83,95%CI=(-35.00,-12.66),P0.0001],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五酯制剂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 CNKI、Wan fang、VIP、CBM、PubMed 及 Cochrane Library,由两名研究者将文献资料筛选、提取、纳入、偏倚风险评价之后,以五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有效率、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最终纳入22篇研究,包括12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病例对照和3篇病例报道,共计1362例患者。结果显示他克莫司联用五酯制剂预防肝、肾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成本-疗效比均优于对照组。3联用五酯胶囊对肺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治疗的影响选择肺移植术后联用五酯胶囊以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记录患者联用五酯胶囊后的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及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纳入的肺移植受者给予五酯胶囊第1天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第3天和第7天的C/D显著上升(P0.05)。患者给予五酯胶囊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他克莫司剂量,较联用之前显著减少(P0.05),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肝、肾器官移植受者术后联用五酯制剂可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并减少他克莫司使用剂量,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但与单用他克莫司相比,联用五酯制剂后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没有降低,对肾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五酯制剂用药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