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三阴交诱发LH峰的作用及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
针灸疗法用之于妇科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对于很多妇科疾
病有着确切的疗效。因此针灸对于妇女生殖系统的调节机制是针灸现代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课题。本论文即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于女性生理过程的理论认识:首先,中医理论很早就认识到人体内存在
一种特殊的物质-天癸。天癸的产生和充盛决定了妇女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和正常功
能活动的维持;天癸的衰减决定了妇女生殖系统的衰老。其次,在妇女生理活动中体内
的两种基本物质-气、血占有重要的地位。妇女以血为本,气血相依,不可分离。血的
生成、运行和止摄均有赖于气的生化、推动和固摄,而气机的条达对于妇女的生理病理
尤为重要。天癸、气、血这些物质的产生及功能的发挥是依靠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的。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肾、肝、脾。肾寓先后二天之精,肾中阴阳
为一身阴阳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对全身的气机进行调节;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
血,为升降之枢,主摄血。而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最为密切的经络主要有冲、任、督、
带。进一步从经脉方面来看,冲、任、督、带,均属奇经八脉,其分布多与妇女子宫有
关。一方面结合上述中医理论,妇女生理病理涉及全身诸多方面,尤与脏腑关系密切。
此外奇经八脉又与脏腑本经多有交会,其功能也有赖于本经的调节。另一方面结合现代
医学,妇女生殖系统的功能活动依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整体调节,子宫只是其下
位的靶器官。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活动则是由中医的脏腑功能来体现的。因
此,针灸治疗妇科病时应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采取腹部局部取穴和四肢本经
取穴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疗效。其中能同时调节肾肝脾,又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的穴位
当首推三阴交。
2.三阴交的定位解剖与功能主治的研究:本论文依据针灸学的经典著作,对于三阴
交的定位、解剖进行了确定,并对于其应用与主治的历代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
确定了三阴交是一个对于妇科疾病有着良好疗效的常用穴位,可为本研究选用。
3.针灸疗法在妇科学中应用的历史演变:在这一部分中本论文研究了从先秦至明清
各时代针灸在妇科中应用的特点及历史演变。从而形成一个对于针灸疗法在妇科学中应
用历史的整体理论认识。
4.现代医学对妇女生殖调控的理论认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受到多种因
素的调控,除此轴各级分泌组织所分泌的激素参与对各自靶组织的调节之外,还受到
上、下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与控制,从而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主要包括:高级中
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调节、类固醇激素的调节同轴激素的反馈调
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周期性的控制。
中文摘要iii
实验研究
本论文的实验研究 十刺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入手,着重研究针刺对LH
峰的影响模式及其在下丘脑水平的神经调节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明晰、深化我们对
该问题的认识,也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实验中以经EZ处理的去卵巢
大鼠为模型,电针双侧三阴交。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不同时问电针三阴交对血清
LH的影响模式的对比性研究。③14:00时电针三阴交对血清LH的影响及神经调节机制。
③电针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
实验显示:不同时间电针三阴交对血清LH的影响模式不同。下午14:00时电针经
EZ处理的去卵巢大鼠可账LH峰的形成,而上午10:00时电针不能诱发大鼠下午LH的
超分泌。电针溅大鼠LH栅泌的机制在于调节了下丘脑有关神经龈的分泌。其中即
增加了兴奋牲龈NPY的释放,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抑制性雕p-END的水平。这种
双向调节保证了针刺不会导致 LH分泌超过正常水平。另外,电针还可通MIJ激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从m分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影响。然而,电针不能即时升
高EZ及P的水平,且对于下丘脑ER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电针效应的产生与肾搁
素能神经通路密切相关,O-受体抑制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抑制电针对下丘脑-垂体-卵
巢轴的调节效应。
|
|
|
|
1 |
赵保民,黄裕新,郝悦,赵宁侠,尚磊,王庆莉,刘梅;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调节大鼠胃酸分泌的作用比较[J];针刺研究;2001年04期 |
2 |
韩毳,李晓泓,李学武,郭顺根;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3 |
杨立峰;朱月芹;;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4 |
全光石;;电针配合指压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4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年12期 |
5 |
龚新彪;;电针加拔罐治疗顽固性尿潴留5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6 |
李永方,汤德安,施美芳;子、酉时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脾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6年04期 |
7 |
林红;韩丑萍;;Treatment of 90 Cases of Simple Obesity with Intermuscular Needling Method[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6年01期 |
8 |
陈梅;艾炳蔚;徐斌;李玉堂;施晓阳;;电针配合闪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年01期 |
9 |
刘莉莉;孙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20期 |
10 |
陶雪芬;戴奇斌;;电针结合艾条悬灸治疗产后尿潴留7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35期 |
11 |
黄先寿;黄飞;邓赛男;;电针、推拿综合治疗尿失禁[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09期 |
12 |
陈利华;胡幼平;罗荣;杨玉龙;;电针百会、三阴交对大鼠睡眠剥夺细胞因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11期 |
13 |
许建丰;顾圣高;;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胃下垂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年01期 |
14 |
郭建芳;;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10期 |
15 |
张真真;杜伏玲;;电针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J];光明中医;2011年04期 |
16 |
娄之聪;孙文颖;刘昱;佟振清;;创伤大鼠痛阈变化的规律及电针效应的探讨[J];针刺研究;1991年Z1期 |
17 |
张艳丽,牛好敏,王存周,梁爱芳,刘文君,吴也平;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08期 |
18 |
陈贵珍,许云祥,李沛;电针结合耳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
19 |
杨玲;佘嘉奕;王锦;;电针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06期 |
20 |
王小丽;张唐法;陈明;;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