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糖肾胶囊对高果糖餐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探讨

李怡  
【摘要】:80年代末以来的研究,证实了胰岛素的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就是在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受到了普遍关注,特别是糖尿病学术界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在临床和实验研究领域广泛和深入的探索了中药复方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目前,中医界对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没有统一,大家都在努力探讨, 通过与医科院实验动物所合作,我们成功地在国内开发了高果糖餐大鼠模型(FFR)。并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GC)技术对这一模型进行评价,得到了与国外相近的数据资料。 在姜良铎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尝试性的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气虚血瘀,热结湿聚。应用GC技术初步验证了对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认识。 我们还率先用和FFR模型探讨了糖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在方法学上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 实验分为五个部分: 1、建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特点。方法: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将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对照组(n=35)以碳水化合物60%、脂肪11%、蛋白质29%的普通标准饲料喂养;高果糖餐组(n=35)则改以果糖66%、脂肪12%、蛋白质22%的高果糖饲料喂养。用尾部测量法测定收缩期血压(SBP):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4周后两组体重、血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8周后,除以上差异外,高果糖餐组TG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FFA、FINS也有TG一样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而糖耐量试验、每天平均饲料摄入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果糖餐喂养的SD大鼠,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是研究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理想的动物模型。 2、清醒状态下正常血糖胰岛素钳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所谓GC技术就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方法。是用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在盐酸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经腹腔麻醉下,向为测定血糖和采血用的右颈动脉和为注入药液的左颈静脉插入导管(PE-50)。第2天在清醒状态下,将大鼠放入特制固定笼中,先测定空腹血糖后,再分别以25mU/kg的初始浓度注入,以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达到相对的平衡;然后用输液泵以4mU/kg/min的维持浓度持续150分钟静脉注入胰岛素,同时以12.5%的葡萄糖液持续静脉注入,以了解在胰岛素作用下,周围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情况。在GC技术的实施中,血糖值每7分钟测定1次,为使血糖维持在空腹的血糖水平,适当调节葡萄糖注入量。待血糖值稳定后,将GC技术最后的35分钟内的葡萄糖注入速度的平均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M值。M值就是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标准。 3、从骨骼肌纤维组成变化探讨中药复方糖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FFR)的胰岛素抵抗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以标准餐和高果糖餐喂养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用ATP酶染色法对各组骨骼 糖肾胶囊对高果搪餐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探讨 肌(比目鱼肌)纤维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糖肾胶囊对1型和2型骨骼肌纤维成分有显 著的影响,且两种纤维组成成分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标M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糖肾胶 囊对胰岛素抵抗改善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骼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变化有关. 4、观察中药糖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各组 钳夹前后BS无显著差异,FFA文迪雅组与高果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而中药组和正常对 照组与高果糖餐组间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FINS与高果糖餐组比较其他三组有明 显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甘油三脂(TG)文迪雅组与高果糖餐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中药组则无;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瘦素(1 ePtin)水平 FFR组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有意的高值且呈显著的负相关,提示FFR的脂代谢异常改变可能 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一部分机制,糖肾胶囊可能是通过影响游离脂肪酸和瘦素的水平改善IR 的. 5、探讨糖肾胶囊对FFR模型骨骼肌及脂肪组织GLUT4、PPAR一Y mRNA表达的影响。我们用 R卜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糖肾胶囊对GLUT4、PPAR一Y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糖 肾胶囊能减少骨骼肌和增加脂肪组织的GLUT4mRNA表达,提示糖肾胶囊可能是通过改变骨骼 肌和脂肪组织GLuT4mRNA表达改善IR的,至于其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递中的哪个环节, 有待今后继续探讨。同时糖肾胶囊未提示翻旨肪组织和骨骼肌即AR一Y mRNA表达有显著的影 响。 中医在这一领域有着非常巨大的潜力,GC技术是目前评价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用 GC技术高果糖餐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和定量PCR方法探讨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和深 入机制的探讨,有可能为将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的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子,包祖晓;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0期
2 何朝晖,支兴刚,唐文渊,石全红;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陈新龙,夏照帆,韦多,田建广,郇京宁,路卫,唐洪泰,朱世辉;烧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4 林凌,周干,梁萍,邱慧琳;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1期
5 原芳;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4年20期
6 王芸素,陈宏珪;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10期
7 章建梁,秦永文,郑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S2期
8 王薇彬,李云,谢自敬,阿不力克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1002人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9 罗黎霞;糖平方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年04期
10 Witteles R.M. ,Tang W.H.W. ,Jamali A.H. ,M.B. Fowler,郝广华;胰岛素抵抗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一种可能的病因学联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11 易玮,许能贵,靳瑞;针刺对实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2 赵旭燕,李玉明,王波;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红细胞内钙、镁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天津医药;2004年08期
13 侯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年03期
14 陈新龙,夏照帆,韦多,田建广,郇京宁,路卫,唐洪泰,朱世辉;西罗莫司对大鼠烧伤后IRS-1 Ser~(307)磷酸化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15 陆泽元,林怿昊,邵豪,邹钢;血脂紊乱类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5期
16 周传堃,鲁跃华,安闽生,李珂,葛正庆,陈琴;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04年12期
17 安雅莉,李光伟;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肥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年06期
18 李静,顾卫东,鞠少卿,苏建友,潘闽;老年冠心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19 许文灿,陈慎仁,陈永松,林少达;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S1期
20 彭朝权,陈璘,刘金来,赵长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华;陈红霞;冯维斌;朱立群;毛睿睿;;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蓝元隆;周国英;段淑芳;;补气化痰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明龙;赵家军;王长印;黄冰;孔祥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肾病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淑艳;孟晓梅;林淑娟;;老年糖尿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石勇铨;林忆阳;刘志异;;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及其鉴定[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秀钧;;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周嘉强;;Saquinavir导致鼠INS-1 β-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骄阳;刘志民;;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型糖尿病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的研究[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彤;;运脾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干预的理论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曾淑范;;脂肪细胞产物与胰岛素抵抗[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怡;糖肾胶囊对高果糖餐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陈新龙;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中作用及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林忆阳;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及其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徐云生;健脾调肝、化痰活血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刘颖;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内皮及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李晓南;肥胖相关基因在儿童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肥胖相关基因部位特异性调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7 柳红芳;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8 李雅慧;Resistin蛋白在胰岛素抗性形成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朴信映;开郁清胃颗粒对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余辉;医学知识获取与发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震;糖肾胶囊对高果糖餐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闫文浩;糖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梁泽容;脂质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邓向群;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蛋白激酶B的表达[D];武汉大学;2004年
5 刘庆;L-精氨酸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压及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6 罗文益;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祁燕;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8 王浩;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个体血清MMP—9和血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唐暎;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刘冬玲;肥胖的高血压病人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雪烟;GTF可防治胰岛素抵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黄 丹;糖尿病 你了解多少[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王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常桂娟;胰岛素抵抗的体内外环境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糖尿病最新研究成果[N];医药导报;2005年
6 汪言安;果糖注射液突破胰岛素抵抗 供能更充分[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曾庆;糖尿病和高血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钱秋海 张娟 李玉忠 冯乐燕;固本调肝、化痰活血治疗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0例临床观察[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控制血糖“舍快求稳”太罗降糖更科学[N];医药导报;2009年
10 王广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