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
【摘要】:背景:痴呆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国和韩国作为亚洲两大国家,其痴呆的发病率均较高。因此,对于不同国家间痴呆危险因素的比较显得很有意义。另外,痴呆中医证候的比较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韩两国进行研究也具有国际性意义。
目的: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痴呆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来探讨中国与韩国痴呆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的的异同,从而为探寻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痴呆的防治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本研究的观察病例来自于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韩国翰林大学校医科大学校/汉江圣心病院老年病专门中心的门诊和住院部,其中中国东直门医院组(简称中国组)40例,韩国汉江圣心病院组(简称韩国组)56例,共选病例96例。所有病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有关痴呆的诊断标准。采用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Cornell抑郁量表(CSDD)用于除外抑郁症所致的“假性痴呆”。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病史。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国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颁布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中《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主要证型包括: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热毒内盛、腑滞浊留、气血亏虚七个证型。全部数据应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分析,P<0.05为显著性标准。
结果:
1.认知特征:在MMSE总分上,韩国组低于中国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MMSE分测验中,中国组痴呆病人在即刻记忆和计算力方面比韩国组痴呆病人成绩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年龄:两国痴呆组共96人,其中中国痴呆组40人,平均年龄70.45±7.175岁,韩国痴呆组56人,平均年龄71.82±9.412岁。两组在平均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性别:中国痴呆组男性14人(35%),女性26人(65%)。韩国痴呆组男性21人(37.5%),女性35人(62.5%)。两组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教育程度:中国痴呆组平均受教育6.475±4.888年,韩国痴呆组平均受教育6.428±5.396年。两组在教育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家庭结构:中国痴呆组:1人家庭0(0%),2人家庭17(42.5%),3-4人家庭12(30%),5人家庭11(27.5%)。韩国痴呆组:1人家庭8(14.3%),2人家庭20(35.7%),3-4人家庭21(37.5%),5人家庭7(12.5%)。两组在家庭结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6.病史:(1)高血压:中国痴呆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占82.5%,而韩国痴呆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占50%,两组病人在高血压病史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高脂血症:中国痴呆组有高脂血症病史者为50%,韩国痴呆组有高脂血症病史者占26.8%,两组在高脂血症病史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糖尿病:中国痴呆组有糖尿病史者占40%,韩国组为25%,两者在糖尿病史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4)冠心病:中国痴呆组有冠心病史者占40%,韩国痴呆组有冠心病史者占1.79%,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2个以上病史:中国痴呆组有2个以上病史者占77.5%,而韩国痴呆组有
中文摘要
2个以上病史者占28.6%,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
7.吸烟史:中国组痴呆病人吸烟史10年以上者占75%,10年以下者占25%,而韩国组痴
呆病人吸烟史10年以上占占66.1%,10年以下者占33.9%。两组病人在吸烟史上无显著性
差异(P0.05)。
8.中医证候:中国组痴呆病人的中医证候出现比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肾精亏虚证者
占35%,气血亏虚证者占20%,痰浊阻窍证者占巧%,癖血阻络证者占12‘5%,肝阳上亢
证者占2.5%,热毒内盛证者和腑滞浊留证者O%。而韩国组痴呆病人的中医证候出现比
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热毒内盛证者占55.4%,疲血阻络证者占33.9%,腑滞浊留证者占
25%,肾精亏虚证者占19.6%,痰浊阻窍证者占16.1%,气血亏虚证者占8.9%,肝阳上亢
证者占O%。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痴呆患者在疲血阻络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
证三证出现比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
虚证四证出现比率上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从人口学特征上来看,来自中、韩两国的两组痴呆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教育程度
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家庭结构上,两组存在差异。
2.在认知特征上,中国痴呆组MMSE总分高于韩国组,提示韩国痴呆组认知损害程度普
遍较重;此外,中国痴呆组在即刻记忆和计算力方面比韩国组痴呆病人成绩好。
3.从病史来看,在中国痴呆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史更常见,糖尿病史在中、
韩国痴呆组中均比较常见。同时中国痴呆组中有2个以上病史者也很常见。提示在中国
更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以预防痴呆的发生发展。这也说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痴呆的
预防上可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4.中韩两国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同中有异。相同的地方表现在多为虚实并见证候,
或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虚者以肾精亏虚证多见,实者以疲血阻络证、痰浊阻窍证多
见。同时两组
|
|
|
|
1 |
;吸烟作为中风发作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4期 |
2 |
王吉耀;胡善联;洪玉玲;曹淑芝;吴同法;刘厚钰;;工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危险因素的分析[J];上海医学;1989年02期 |
3 |
郭子勤;;严重再障骨髓移植引起间质肺炎的危险因素[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0年03期 |
4 |
李永田;朱丽阳;王绍绅;刘俊秀;;多元逐步回归法判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预后危险因素[J];中国卫生统计;1990年05期 |
5 |
李国祥,陈鲁源,何福清,谢景超,王登科;老年人胆道手术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1年02期 |
6 |
Alberts MJ
,王继阳
,于桂英;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学研究[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2年04期 |
7 |
王睿;周琦;孙效东;王淑敏;高碧珍;叶林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3期 |
8 |
代芊;金伟;周勋念;任兴全;毕强;张显华;王清;;空军某医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4期 |
9 |
成金罗;;糖尿病——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一种新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年08期 |
10 |
Miller M;赵玉生;;老年心脏的防护[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2年01期 |
11 |
崔鹏程;;中鼻道鼻窦造口术:造口未闭率与危险因素[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2年04期 |
12 |
赵扬冰;陈佩珍;陈国经;朱精强;王学;史宗道;陈彬;;乳癌患者乳头受累危险因素的研究[J];华西医学;1992年03期 |
13 |
王佩生;赵承胤;李秋波;王政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期间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2年01期 |
14 |
文瑞莲;;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复合危险因素的处理[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年01期 |
15 |
Robert Katzman;;阿尔采木病流行病学新观点[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S1期 |
16 |
王云生;脑囊虫病——中青年人中风的危险因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3年05期 |
17 |
迟宁
,张锦明;生命确实在于运动[J];日本医学介绍;1993年05期 |
18 |
刘同想;庞素芳;张光碧;;老年人A型行为类型与疾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1993年02期 |
19 |
霍海洋,胡健,齐国光,曾定尹,张明;血脂诸危险因素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3期 |
20 |
筑山久一郎,张华;危险因素和高血压并发症[J];日本医学介绍;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