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李志红  
【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酒精性肝纤维化是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向肝硬化 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可逆性。研究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星状细胞的激活、I 型胶原的过度分泌机制又是研究的焦点,本课题运用细胞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两个层面上研究复方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 胞与分子机制。中医药在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本 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为 临床更好地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做有益的尝试。 理论研究部分,一部分内容总结了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导 师田德禄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述,对当前国内有关中药复方和有效成 分治疗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另 一部分系统论述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 临床部分,为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 92 例酒精性 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以及国内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的特点。 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离体实验。本实验以肝星状细胞为靶细胞,以乙醛为 刺激因子,以慢肝消为干预药物。采用MTT法和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在细胞 水平观察了乙醛及慢肝消对HSC-T6增殖的影响;进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定 量测定中药含药血清对大鼠α1(I)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探讨慢肝消抗酒精 性肝纤维化的部分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 研究结果及结论: (1)临床研究: 实验一:男性为主要的饮酒和 AF 患病人群;AF 的发病高峰年龄在 45 岁左 右。不同职业人群 AF 发生率有所不同,干部、商人最高,分别为 44.57%和 23.91 %;日饮酒量 140g/d,饮酒年限 20 年,累计酒精摄入量 1000kg 左右时,具有较 高的 AF 患病率。AF 患者中 γ-GT 值增高者所占的比例较大,AST/ALT 比值≤2、 碱性磷酸酶(ALP)值增高(110 U/L)的出现率较高(60.9%)。 实验二: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邪实为主,虚实夹杂;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脾, 涉及胆胃;AF 中医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湿(热)浊内蕴,兼有气虚。累计摄 酒量以及家族酗酒史条件下的累计摄酒量是影响 AF 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 要因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总胆红素值对 AF 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极显 著性的影响。 WP=5 4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2)实验研究: 实验一:乙醛浓度在 87.5 μM和 17.5 μM时HSC-T6的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大于 100%。建立了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离体HSC模型。 实验二:与肝脾康对照,慢肝消具有差异意义的HSC-T6抑制增殖作用。 实验三:拆方研究显示,慢肝消全方组的抑制率(13.55%)位于最高与最低 抑制率之间;抑制效果以益气组和软肝组最为明显,分别为 15.79%和 15.21%; 实验四:慢肝消对大鼠 α1(I)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部分影响作用,是慢 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部分分子机制和多作用靶点之一。 结果: 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多发于男性,年龄在 45 岁左右,干部或商人;日饮酒量 140g/d,饮酒年限 20 年,累计酒精摄入量 1000kg左右。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邪 实为主,虚实夹杂;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AF中医病机主要为气滞、 血瘀、湿(热)浊内蕴,兼有气虚。慢肝消具有抑制HSC-T6增殖作用。慢肝消对 大鼠α1(I)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部分影响作用,是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 的部分分子机制和多作用靶点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宏辉,张明亮,阳学风,封英娟,严悦卿;骨调素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2 丁霞,蒙一纯,贲长恩,田德录;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3 李志红,田德禄,叶永安,王玉忠,吕运海,李永华,安勇,苏良;酒精性肝纤维化阶段饮酒量与发病相关性初探[J];中国医刊;2005年06期
4 李异玲,傅宝玉,王炳元,崔巍,林红;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比较[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姜宪辉;孙雷;;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对肝纤维化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8年12期
6 陈耀凯;肝纤维化的治疗概况[J];临床荟萃;1997年10期
7 李伟道;血清Ⅲ型前胶原测定诊断肝纤维化与癌变[J];重庆医学;1990年03期
8 林旭榕,王炳元;内毒素介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酒精性肝纤维化[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07期
9 金仲品,孙菁;酒精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和防治的新概念[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8期
10 朱清静,魏玉彬,王伯祥;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述评[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S1期
11 陶其敏,冯百芳;酒精性肝病[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12 张幸国,虞朝辉,秦玉娥,张宇,陈韶华,厉有名;茶多酚抗大鼠肝纤维化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1期
13 徐速;;MTX在发生肝纤维化的银屑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5期
14 叶红军,高永生,王丽英,肖红,计秀生,潘春芝,冯雪梅;血清Ⅲ型前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年02期
15 彭安国,陈东风,冷思仁,徐有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8期
16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年04期
17 丁霞,田德录;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中医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6期
18 王建芳;肝纤维化检测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关系的探讨[J];江苏医药;1999年02期
19 曾凡杰,刘璐,朱建衡,黄鹰,王媛,刘文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J];铁道医学;1999年03期
20 丁霞,田德录,焉小丽,朱建华,蒙一纯;调肝理脾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永安;田德禄;朱陵群;王玉芬;朱建华;李晓林;;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健;牛建昭;曾艳;杨美娟;陶晓华;王继峰;;复方鳖甲软肝片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狄氏间隙胶原沉积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俊红;王继;;不同中医治法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瑞雯;高爱梅;汪晖;;小檗碱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慕永平;小川智弘;河田则文;;蛋氨酸·胆碱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程明亮;李宏;姚玉梅;;丹芍化纤胶囊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肝中氧化及抗氧化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叶国荣;舒建昌;;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程井军;曾佑祥;孙雅祥;柯冬桂;熊建玲;;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30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伍景平;程宏斌;;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严福华;;MR弥散加权成像和MR巨噬细胞成像在肝纤维化炎症分级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红;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李健;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张彦丽;慢肝消调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降解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段志军;肝纤维化形成中MMP-1、TIMP-1表达及益气软肝方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5 强晖;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毕红征;RF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朱冰;抗纤Ⅰ号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8 彭彦辉;中药和硒对慢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9 翁红雷;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吴晓玲;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竺国芳;MMP-13及VEGF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2年
2 刘声;软肝解毒煎预防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3 邢陆;加味越鞠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4 阎文昭;肝组织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5 陆亚琴;地龙2号抑制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冯璇;复方归芪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一;趋化因子CXCL9及其受体CXCR3在肝纤维化损伤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薛苗;CTGF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对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尹旭;海鞘醇类似物LQC-X6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郑力搏;PTEN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和自发逆转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在体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艳红;解放军302医院:建立国内首家肝纤维化无创诊疗中心[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病研究所 段瑞娴 刘红艳 程勇卫 高啸 林菊生 唐望先 武汉市第七医院 虞涤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吴翠环;外源性核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N];保健时报;2009年
3 黄丁毅;福瑞股份:肝纤维化专科面对“做大”命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徐琪忠 王根华;长征医院研究揭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胡德荣;动物实验表明—— 一抗肿瘤药可改善肝纤维化症状[N];健康报;2011年
6 吴杨 杨苏河;减缓肝纤维化进程[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胡德荣;肝纤维化研究多步推进[N];健康报;2004年
8 ;什么是肝纤维化[N];健康报;2005年
9 记者 张旭;新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仪可避免75%的肝活检[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广文;治疗肝病 阻断肝纤维化是关键[N];健康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