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丸改良方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们的关注。中医药是治疗内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与西医药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复发、可长期服用等优势,而且疗效稳定。乌丹丸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自拟方,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但因乌丹丸的药物组成达 22 味之多,药方庞大,影响了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控制的研究,且原乌丹丸为水泛为丸制成,未经过细致的炮制加工,故患者服药量大,不易消化,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有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胃痛症状。本课题就针对乌丹丸的这一缺点,对其组成进行改良,简化药方,保留原方中的丹参、赤芍、莪术、肉桂、元胡、水蛭、蜈蚣、制鳖甲、苏木 9 味中药,在简化方应用于临床之前,我们先通过 SD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实验研究,探讨简化方与原方对大鼠异位内膜的作用,为简化方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通过制作大鼠内异症模型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手术方法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关键是术者须具有足够的实验动物手术经验,将出血和感染降到最低程度,才可能提高造模的成活率;制作模型时应尽量将子宫组织缝合在靠近大血管处,以利于内膜生长;选取子宫角近端的子宫组织进行移植即可获得较高的模型成功率;将切取的子宫组织块整体移植在腹腔,而无需分离内膜层与肌层,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模型,而且简化操作,节省造模时间。
对大鼠内异症模型进行药物治疗后,我们发现:乌丹丸改良方对大鼠内异症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虽然药物较原方减少至 9 味,但在改善内异症大鼠腹腔炎症、缩小异位包块及促进异位内膜变性坏死等方面的治疗作用与乌丹丸原方相近;改良方用至中等剂量即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关于乌丹丸改良方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
|
|
1 |
孟庆芝,李思会,李秀云;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0期 |
2 |
李梦云,李淑文;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5年01期 |
3 |
臧利运,岳正;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J];山东医药;1998年06期 |
4 |
包玉霜,许光银;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8期 |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1999年02期 |
6 |
;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2001年02期 |
7 |
庄亚玲,何赛男,徐开红;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2年07期 |
8 |
陈必良,樊杨,蔡国青,马向东,王德堂,郭惠玲;COX-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03期 |
9 |
谢和平;肺癌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重庆医学;1994年01期 |
10 |
王沛青,孙蓉,翟爱玲;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1995年04期 |
11 |
张萍,史光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DA及SOD变化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1997年09期 |
12 |
赵士芬;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4期 |
13 |
夏晓梦,方小玲,林秋华;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0年10期 |
14 |
李淑范,蔡丽波;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肿瘤1例[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
15 |
吴小涛,马凤英,武宇丽,魏雪红,陈秋红,于秀梅;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急腹症19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1年04期 |
16 |
朱良玉;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
17 |
黄蕴;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18 |
萧桂芳;化瘀补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16例[J];广西中医药;1997年03期 |
19 |
周丰宁;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初探[J];浙江实用医学;1999年04期 |
20 |
朱珊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52例月经情况分析[J];交通医学;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