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摘要】:RNA干扰技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血管增生是正常组织发育和生长的一个必需的过程。微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血管增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理条件下,除了创伤修复和女性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外,成人是几乎不存在微血管生成的。但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是相当活跃和丰富的,这种作用于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病理状态下,许多疾病都伴随着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发生。在肿瘤生成的过程中,微血管生成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Folkman首先提出了微血管生成的概念,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微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并且阐明了微血管生成在肿瘤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肿瘤生长的过程中,肿瘤实体细胞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氧气,在肿瘤发生初期,这些营养成分和氧气是通过直接扩散的作用从邻近的血管或者是组织向其渗透的。但是,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仅仅依靠直接渗透作用是不足以支持肿瘤实体细胞的营养消耗的,肿瘤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成分。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内部血管供应的肿瘤最大只能生长到1~2mm。不幸的是,肿瘤细胞已经产生了一种机制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氧气,这就使微血管生成。微血管生成是在现有的血管床的基础上发生的,向目的区域进行微血管生长的一个机制。研究已经证明了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分泌促微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而在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个23-kd的多肽,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于体内,它具有强烈的丝裂原作用,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整个微血管生成的过程中,是一个中枢性的因子,它能被多种因素调节,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一些大分子物质以及癌基因。所以目前许多研究抗微血管生成的研究都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了作用的靶点。
微血管生成在不但在肿瘤的发生过程有重要作用,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外科的临床实践发现,转移瘤的发生通常是在摘除了母瘤之后产生的。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偶然现象?研究发现,这个现象与微血管生成作用的调节平衡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不但会分泌促进微血管生成作用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也会产生少量的抗微血管生成的因子。但是在母瘤里,由于促微血管生成的因子含量远远高于抗微血管生成因子的含量,所以肿瘤得以继续生长。然而,这时潜伏在身体其他部位和组织的转移瘤却被母瘤分泌的抗微血管生成因子抑制着,这就产生了肿瘤的休眠(dormancy)。但是,当母瘤被摘除以后,这种低含量的抗血管生成的因子也随之消失,子瘤没有这种抑制机制的存在,得以继续生长。
目前,抗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已经逐渐得以临床应用,并取得
|
|
|
|
1 |
唐彤宇;牛俊奇;姜艳芳;;基于微小RNA的乙肝病毒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3期 |
2 |
沈树红;黄秋花;陈竺;;微小RNA和肿瘤[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
3 |
彭辉兵;全智华;;RNA干扰——一种有力的基因沉默工具[J];医学综述;2007年03期 |
4 |
龚志成;黄琼;刘昭前;;miRNA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年02期 |
5 |
吴斌全;邹敏;刘会春;鲁正;;RNA干扰对胆囊癌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
6 |
陈彬;杨磊;谭晓华;;RNA干扰和HIV-1[J];生命的化学;2010年02期 |
7 |
马中良,杨怀义,田波;真核生物中的微小RNA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遗传学报;2003年07期 |
8 |
李刚,李湘平,彭英,刘雄,李晓华;应用RNA干扰抑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英文)[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9 |
梁云,周韧;RNA干扰——治疗HIV感染的新方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1期 |
10 |
陈道荣,王丕龙,闫歌;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
11 |
安立峰,董震;RNA干扰——肿瘤研究的新工具[J];中华肿瘤杂志;2005年07期 |
12 |
陈雪梅,杜显刚,谭志巍,王亚琴,官鹏;基因沉默的研究进展[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13 |
帖君,房殿春,宁晓燕;载体介导的siRNA对SGC-7901胃癌细胞中hPOT1表达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
14 |
祝蓉;张新;白春学;;RNA干扰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与肿瘤基因治疗[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2期 |
15 |
陈刚;耿江;张元芳;;NKX3.1短发卡RNA表达载体对NKX3.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
16 |
周颖;凌斌;高婷;陈敏;冯定庆;程志祥;朱园园;赵卫东;石永云;王梅梅;祝怀平;;siRNA靶向Her-2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SKOV3中的表达[J];肿瘤防治研究;2007年04期 |
17 |
徐云智;梁彩霞;赵春礼;郑德宇;段德义;;人类白细胞抗原A表达沉默对大鼠脑内人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调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0期 |
18 |
王迎昕;郜恒骏;陈锡美;;miRNA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10期 |
19 |
李平;熊瑛;;RNA干扰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J];医学综述;2009年22期 |
20 |
张敏;梅元武;周淑华;孙欣;;化学合成SiRNA体外对肠道病毒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