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研究
【摘要】:
目的
证候研究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以往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上,缺乏较规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支持下,通过对艾滋病不同人群的症状、证候以及舌象特点进行研究,探讨艾滋病的症状、证候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差异,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一定依据,加深对艾滋病的中医认识。
方法
1理论研究
对中医伏气温病理论的源流进行梳理、从病因病机、发病过程、临床特点等几方面探讨伏气温病理论与艾滋病的相通性和可借鉴性,对进一步认识艾滋病的因机论治提供启示。
对现有艾滋病证候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目前认为的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
2临床研究
在对非洲艾滋病人群进行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利用《艾滋病中医临床调查表》对334例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和175例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群的进行了症状调查,采用证候评定软件进行证候评定,同时运用舌象拍摄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舌象研究,对不同人群的症状、证候分布、舌象特点进行比较。最后运用逐步判别法来筛选变量,对艾滋病常见证候进行了计量诊断的探索性研究。
结果
1理论研究
1.1用伏气温病理论能较好地阐述艾滋病的病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传统伏气温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最后根据伏气温病的理论以及艾滋病自身的特点,提示艾滋病的治疗应注意清热祛邪、扶正固本、通降气机、活血化瘀四个方面。
1.2在对1988-2005年艾滋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的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对艾滋病证候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主要仍以个人经验为主,分型繁杂,15篇期刊论文中共出现了58种证候。
2临床研究
2.1对非洲249例艾滋病患者的免疫指标(CD_4~+、CD_4~+%、CD_8~+、CD_8~+%、CD_4~+/CD_8~+)与外周血组分(WBC、Hb、LY、LY%)的关系、免疫指标与症状体征出现的关系以及此类人群的症状体征特点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随着CD_4~+计数的下降,外周血中LY、LY%、WBC、Hb也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LY计数与CD_4~+计数有显著相关性;症状总积分随CD_4~+的降低而升高,且大部分症状体征的积分随着CD_4~+细胞数的下降而升高。此外,非洲艾滋病患者症状体征的出现的频次依次为乏力、淋巴结肿大、咳嗽、发热等。
2.2在非洲人群、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与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群三者的比较中,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的症状表现是最为严重的。在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与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群证候分布的比较中,与症状相对应,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群证候出现率整体也是低于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的,但痰湿证和湿热证的出现高于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人群。
2.3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和吸毒感染艾滋病两类人群的舌象特点较为一致,舌色上均以红舌类最为突出,红赤、红绛、暗红舌合计出现率分别为63.64%和65.71%,瘀舌出现率分别为33.64%和41.14%,胖大/齿痕舌分别为40.45%和45.14%,裂纹舌为35.00%和26.86%,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从舌苔的结果来看,均以白苔居多,分别是71.82%、69.14%,黄苔则分别是23.18%、28%,腻、厚苔的出现率也较突出。
2.4采用逐步判别法Bayes两类判别,筛选变量,建立了七个判别函数式,分别对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痰湿证进行症状体征的变量筛选,进行两类判别讨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痰湿证七个证型的回顾性误判概率分别为:4.3%、7.3%、8.1%、11.2%、10%、9.9%、10.1%,判别效果较好。
结论
1理论研究
1.1艾滋病从整个疾病过程来看,与伏气温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伏气温病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同时,对于艾滋病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此外,伏气温病理论对于艾滋病的早期治疗也可以提供一定思路。
1.2目前中医界对艾滋病证候的临床研究较少,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文献报道中的证候分布较为分散,各家自成一派,急需开展艾滋病的证候学研究。
2临床研究
2.1 CD_4~+可以较好地估计患者病情及预后;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看作是衡量患者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不具备CD_4~+检测的条件下可以测定淋巴细胞计数来代替。
2.2因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与吸毒感染艾滋病人群两者的证候特点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均表现为虚实夹杂,虚证主要为气虚、脾虚、肾虚、肺虚、阴虚、血虚、肝虚、心虚,实证主要为痰湿、热毒、湿热、血瘀。不同人群由于病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症状、证候的分布略有不同,同时,病程越长,虚证的表现越为突出。
2.3两类人群舌象表现特点相似,总结艾滋病典型舌象的四大特点为:舌质红;苔厚腻、以白腻居多;舌体胖大或有齿痕;有瘀象。
2.4从建立的判别回归方程的各症状系数的大小,可以初步看出它们对于各证型的影响程度,为评价各症状的诊断价值提供了数量上的依据,为艾滋病的证候标准化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