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

董静  
【摘要】: 目的:挖掘传统中医理论中痰湿体质相关内容,总结近现代研究成果,完善中医痰湿体质理论;研究痰湿体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特征,以探索痰湿体质的内在分子机制;探索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深化痰湿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为防治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中医痰湿体质理论研究。应用Affymetrix公司GeneChip Mapping 500K Array检测技术,比较分析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者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差异,在分子水平探索痰湿体质的特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结果: 痰湿体质理论研究中医传统文献中对痰湿体质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历代医家对痰湿体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痰湿体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个方面,先天禀赋又分遗传和胎禀,后天因素包括饮食、脏腑功能、情志、地理与气候环境、劳逸、外感、年龄、妇女妊娠及疾病等因素。其中禀赋遗传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因素,后天因素是产生痰湿体质的外界条件。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主要包括易患消渴、易患中风、易患眩晕、妇人不孕、鼾眠等,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方药总结,为现代研究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人制宜、标本兼顾原则是痰湿体质调理的基本原则,健脾利湿、化痰泻浊是调节痰湿体质的主要方法。 痰湿体质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应用Affymetrix GeneChip Mapping 500K Array芯片检测技术,对6例痰湿体质和6例平和体质基因组DNA检测,结合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发现: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存在拷贝数变异和差异表达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共检测出15个CNV,分布在1、5、7、8、9、13、15、16、22号染色体,长度在1kb~100kb之间。初步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基因共6个SNP位点,SNP位点分别为rs4237775、rs174455、rs2303536、rs9967820、rs4149268、rs16873516。进一步对相关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痰湿体质相关基因主要具有酶活性、固醇运载体活性、结合蛋白、嗅觉感受器等功能,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糖异生途径、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胆固醇代谢过程、脂肪酸氧化作用、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细胞葡萄糖调节平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蛋白水解、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途径等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体现了痰湿体质者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在分子水平上对痰湿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 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3000例人群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0.123(P0.00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0.124(P0.001),说明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相关关系,且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痰湿体质的程度正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种体质类型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P0.05水平,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3个,分别是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比较可见痰湿质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相对重要。以代谢综合征基本危险因素和生化标志物为指标对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的比较研究显示:痰湿体质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01),腰围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01);痰湿体质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01),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平和质者(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平和体质者(P0.001),揭示部分痰湿体质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TG、TC、LDL-C处于临界高值;痰湿体质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P0.05);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5),部分痰湿质存在糖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正常血糖时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均数高于平和质者,并有部分痰湿体质者存在空腹血糖损害、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痰湿体质血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P0.001),其中部分痰湿体质者UA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痰湿体质存在嘌呤代谢障碍;痰湿体质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平和体质(P0.001)。初步说明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 结论: 研究认为,痰湿体质是受禀赋遗传、后天获得等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体结构、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的,表现为对相关疾病具有易罹性的一种体质类型。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多基因参与形成的一种体质状态,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在SNP和CNV上具有特征,相关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痰湿体质者总体表现为代谢紊乱。SNP基因分型芯片检测技术及SNP芯片与表达谱结合的研究手段在技术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体质因素。痰湿体质者具有肥胖、糖代谢、脂代谢和嘌呤代谢紊乱等代谢特征,与平和体质相比,其多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和危险标志物均有显著差异,是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之一,痰湿体质的判定有利于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筛选。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是痰湿体质者主要发病趋势,从痰湿体质的角度出发是研究代谢综合征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的途径之一。 本研究为阐释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异病同治”原则进行了一次探索,是对通过体质研究进行疾病防治的尝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岑报;;代谢综合征缠上都市人[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年04期
2 李培珍;;加州核桃对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12期
3 ;防止代谢综合征的新成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2期
4 林岫芳;周智娟;;提高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防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4期
5 刘振东;;浅谈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1期
6 张玲玉;叶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重塑[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7期
7 吴海英;;代谢综合征 (3)代谢综合征在争议中前行(续2)[J];中国循环杂志;2011年04期
8 陈霞;;代谢综合征与吸烟[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8期
9 帕丽旦·赛衣提;开沙尔·买买提;;回顾分析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10 章亚男;朱霞;沈炳权;;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年04期
11 莫玉萱;;代谢综合征并心脑血管病52例病因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12 谭利民;徐瑜;张寅飞;徐佰慧;杨枝;黄飞;陈宇红;陆洁莉;徐敏;毕宇芳;应秀玲;赵红燕;;上海郊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分布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6期
13 杨青华;;男性秃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8期
14 徐芊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可改善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10期
15 侯峥嵘;;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S1期
16 郁君;;有早产史及分娩小于孕龄儿史的孕妇将可能发生代谢综合征[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17 辛达临;;健康的克星——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年01期
18 刘畅;陶晓峰;王丽;高政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4期
19 曾平;张毅;张铁梅;李淑葵;杨宏云;朱雪峰;王抒;;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其聚集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6期
20 曾平;张毅;朱雪峰;王抒;张铁梅;;北京市特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特点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耀;林大庆;姜斌;王洁;赛小勇;胡丙长;;吸烟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将双重增加中国人群未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摘要][A];履约 控烟 创建无烟环境——第14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控烟高级研讨班论文集[C];2009年
2 陈伯钧;夏晓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及其特征分析[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郭莲香;管增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研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孝斌;林其昌;邓朝胜;蔡志明;时玲燕;陈华;;在中老年肥胖男性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郭红卫;张世秀;万文涛;薛琨;骆璇;马易怡;;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膳食易感性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何耀;姜斌;封康;常青;姜勇;;吸烟和代谢综合征增加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风险的联合作用研究[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志蕴;张梅;张运;申洪明;戴晓华;杨睿;陈良;;初步探讨轴向运动指标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王中京;李娜;赵湜;欧阳九鸿;;2型糖尿病拥有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在其周围血管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坚;;中链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10 汪毓诚;王新宜;林钟芳;吴琦;何毓箐;王建英;张莲;;代谢综合征的最佳腰围切点观察研究[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郭皖北;游离脂肪酸、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世秀;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膳食因素在代谢综合征控制中的交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杜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髓质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宏亮;代谢综合征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荣瑗瑗;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朴信映;开郁清胃颗粒对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林怡;围产期BPA暴露增加子代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爱荣;1、叶酸代谢酶相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2、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microRNA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陈世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媛媛;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朱艳;代谢综合征和多种糖尿病预测模型对2型糖尿病预测能力的比较[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青松;合肥市某社区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质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乾;警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比较及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孟妮佳;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6 孙桂丽;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申慧敏;25-羟基维生素D_3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丘梓华;梅州城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姜佩杰;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系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高勇;下尿路症状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中杰;关于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2 钱峰;您了解代谢综合征吗[N];健康报;2004年
3 王苏平;解读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4 胡德荣;腰围超标预警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5年
5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 提供;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相关[N];健康报;2005年
6 王会玲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代谢综合征—慢性病的共同土壤[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记者 赵伟;阻击代谢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8 祝家彬 一佳;是不是代谢综合征?[N];浙江日报;2004年
9 记者 杨文浩;专家提醒:阻击代谢综合征[N];吐鲁番报(汉);2008年
10 王平;临床研究显示:增加蛋白质摄入可以减少代谢综合征[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