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乌头碱致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付敏  
【摘要】: 附子和乌头是我国临床常用的重要中药。本品不仅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广泛使用,而且在西方国家也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附子的功能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温中止痛。临床主要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之亡阳脱证;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疼痛、形寒肢冷、阳痿遗精、尿频数;脾阳不振所致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证。乌头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属于寒湿偏胜者。乌头类生物碱既是乌头和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又是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主要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为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乌头碱的神经、心脏及肌肉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使电压依赖型Na~+通道向超级去极化的方向位移,从而导致Na~+通道的永久激活。乌头碱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其心脏毒性(主要是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仍未完善,尤其是从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系统的钙信号转导及其调控角度探讨其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尚未有人提出,并且此系统中钙调控蛋白的功能及相互作用也是当今心律失常分子机制研究的热点方向。所以本课题从此方向入手,深入揭示乌头碱致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和心律失常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创新性。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乌头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效应 1.1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加入不同浓度0.5μM、1μM及3μM的乌头碱作用1 hr后,心肌细胞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药后心肌细胞出现了伪足收缩(细胞膜收缩),空泡(胞浆中形成较明显的包含小体),颗粒(出现黑色的颗粒状物质)等形态学变化。通过分级评价统计结果发现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关系。 1.2乌头碱对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的影响 不同剂量的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乌头碱(0.1 ~ 0.5μM)导致心肌细胞自发搏动的频率降低,但并不显著。结果说明较小剂量的乌头碱作用于心肌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自身代谢消除药物对其自发搏动的影响。而较高浓度的乌头碱(1μM和3μM)对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影响较大,加入1μM乌头碱后,在5 min内细胞搏动频率暂时升高,细胞出现类似抽搐状态,约15 min后细胞搏动频率逐渐下降,直至搏动停止。而3μM乌头碱对心肌细胞自发搏动的影响更大,抽搐状态更加明显,而后细胞搏动频率降低的也更为显著。 1.3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乌头碱可导致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3μM乌头碱作用60 min后,心肌细胞的活力仅为对照组的40%左右。而1μM乌头碱作用60 min后,心肌细胞活力的下降并没有3μM乌头碱的影响显著。从结果中还以可看出,乌头碱作用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各组心肌细胞的活力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乌头碱可导致心肌细胞活力的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和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关系。 1.4乌头碱对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乌头碱可导致心肌细胞胞浆中的LDH的释放,即乌头碱可引起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由此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与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活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乌头碱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也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关系。 1.5乌头碱对心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由彗星实验可以看出,对照组DNA呈现圆形的荧光团,说明DNA基本无损伤。而加药组DNA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彗星图像,说明乌头碱造成了心肌细胞DNA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增大,大部分心肌细胞均出现彗尾现象,并且彗尾长度增大,彗尾荧光强度增强。使用Comet ScoreTM Freeware对各组细胞电泳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乌头碱作用后,DNA彗星图中头部直径都没有明显变化,而1μM和3μM乌头碱作用后细胞的DNA彗星长度和彗尾长度都明显升高,尾部DNA含量也显著增大,0.5μM乌头碱的作用不如1μM和3μM变化显著。由此可见,乌头碱可导致心肌细胞DNA的损伤,并且乌头碱的浓度越大,DNA损伤程度越严重。 2乌头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钙调控的影响 2.1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由钙波图可以看出,乌头碱作用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振幅明显减小,并且高浓度乌头碱(3μM)较低浓度乌头碱(0.5μM)导致心肌细胞钙振荡振幅的变化更加明显。由此可见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产生了影响,破坏了钙稳态的平衡,导致钙振荡的幅度发生很大变化,而这可能是影响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主要依据。图中还可看出,心肌细胞内相对的游离的钙含量([Ca~(2+)]i)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5μM乌头碱作用后,钙波图中显示基线未出现明显的向上漂移现象,表明心肌细胞内相对钙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而3μM乌头碱作用后,钙波基线明显向上漂移,表明心肌细胞内相对钙含量显著增加。 2.2离子通道阻断剂和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相互作用 1μM乌头碱作用后,心肌细胞的自发钙振荡出现显著变化,钙振荡的频率增大而振幅减小,细胞内相对的游离的钙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加入0.05μM肌浆网钙释放通道RyR_2的抑制剂钌红(RR),钙振荡的振幅及频率逐渐恢复正常,并且钙波基线未出现明显的向上漂移现象,表明心肌细胞内钙稳态逐渐恢复正常。图中还可以看出,1μM乌头碱作用后,再加入1μM Na~+通道的抑制剂河豚毒素(TTX),钙振荡的振幅及频率逐渐恢复正常,并且钙波基线也未出现明显的向上漂移现象,表明心肌细胞内钙稳态也逐渐恢复正常。 2.3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采用RT-PCR实验,检测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主要钙调控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并使用Quantity One_V4.4 software进行灰度分析比较发现,1μM和3μM乌头碱作用60 min后,RyR_2和NCX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但是DHPR,CASQ2,SERCA2和PLB的基因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变化。 2.4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水平的影响 同时采用Western-Blot实验检测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主要钙调控蛋白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同样使用Quantity One_V4.4 software进行灰度分析比较发现,0.5μM,1μM和3μM乌头碱作用后,RyR和NCX的蛋白表达量都有明显上调,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而SERCA2和CASQ的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3乌头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钙调控的影响 3.1乌头碱对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RyR_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心肌细胞中用FITC标记的二抗的荧光在对照组心肌细胞的胞浆中较为明显。在转染siRNA3 48 hrs后的心肌细胞中,视野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没有荧光,也证明了siRNA转染的成功。从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RyR_2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作用后,RyR_2基因水平、蛋白表达及免疫荧光强度都显著升高,这也和我们先前的实验结果相一致,就是在正常的心肌细胞和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都能增加RyR_2的表达。 3.2乌头碱可使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内钙振荡部分恢复正常而不改变细胞内相对的钙含量 在正常的心肌细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稳定而有周期性的自发的钙振荡。应用了浓度为3μM的乌头碱后,钙振荡的频率显著增加(约2倍左右)而钙振荡的振幅却明显下降,细胞内相对钙含量也显著增加。相反的,在RyR_2基因沉默的细胞中,稳定而有周期性的自发钙振荡几乎消失了。加入3μM的乌头碱之后,细胞内钙振荡部分恢复正常,而细胞内相对的游离的钙含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乌头碱可使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内钙振荡部分恢复正常而不改变细胞内相对的钙含量。 3.3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可提高咖啡因诱导的肌浆网钙释放的含量 肌浆网中钙释放含量的测定可采用传统的咖啡因灌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咖啡因刺激下钙瞬变的振幅较正常心肌细胞明显减小。当用含有3μM乌头碱的灌注液作用后,在正常心肌细胞和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咖啡因诱导的钙瞬变的振幅均明显增加,表明乌头碱作用下肌浆网钙释放的含量明显增加。 3.4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可抑制L-型Ca~(2+)通道电流 电压–电流关系图(I-V曲线图)显示,正常心肌细胞的细胞外液中运用3μM的乌头碱可以使L-型Ca~(2+)通道电流向正极方向移动。同样地,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加入乌头碱后L-型Ca~(2+)通道电流也向正极方向移动。比较10 mV电压时电流的峰值,我们发现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L-型Ca~(2+)通道电流较在正常心肌细胞中的电流大。结果还表明在正常心肌细胞中,应用3μM的乌头碱可使L-型Ca~(2+)通道电流抑制。同样的,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加入3μM的乌头碱也可使L-型Ca~(2+)通道电流减小。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 1.乌头碱可引起心肌细胞形态、活力、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2.乌头碱可引起心肌细胞DNA的损伤。 3.乌头碱可引起细胞内钙含量的超载,进而引起钙振荡的失调,从而最终引起心肌细胞自发搏动的紊乱。 4.乌头碱可导致钙调控蛋白RyR_2和NCX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增加。 5.乌头碱诱导的钙信号的紊乱能够被RyR_2的抑制剂钌红(RR)逆转。 6.乌头碱可上调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RyR_2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 7.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可使紊乱的钙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而不改变细胞内相对的钙含量。 8.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可提高肌浆网钙释放含量的增加。 9.在RyR_2基因沉默的心肌细胞中,乌头碱可抑制L-型Ca~(2+)通道电流。 由此可见,乌头碱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系统中钙调控蛋白的表达而引起心肌细胞的钙稳态失衡。肌浆网钙释放通道蛋白(RyR_2)功能的改变是乌头碱作用于心肌细胞的一个重要结果。乌头碱导致肌浆网钙释放通道中Ca~(2+)的过度释放是乌头碱诱导的钙依赖型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而肌浆网钙释放通道的抑制剂钌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逆转乌头碱引发的心律失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沙颖;乌头碱致中毒心律失常1例[J];武警医学;1997年05期
2 范理;李金娥;魏玉芬;何岚峰;;接触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1例[J];河北医药;1986年02期
3 臧伟进,于晓江,臧益民;心肌细胞钙信号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4 余国膺;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年01期
5 何作云,刘健;心肌细胞核钙信号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2年02期
6 田真;马丕勇;杨春燕;张研;孙雪峰;;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年09期
7 余国膺;;MIR-1过表达加速Ca~(2+)释放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年02期
8 张万江,赵志炜,王蓉,盛树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9 王琼;;乌头碱中毒致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培德,张慧灵,杨玉梅,刘和利;两种二萜类生物碱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1 林治湖;;心律失常的概念和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年05期
12 秦联萍;高俊虹;付卫星;逯波;崔海峰;王玉敏;喻晓春;;针刺预治疗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抑制心肌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J];针刺研究;2008年02期
13 王培德,马学民,张慧灵,杨玉梅,杨煜荣,王洪诚,劳爱娜;刺乌头碱对麻醉大鼠心电图的影响及其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3期
14 单宏丽,杨宝峰,周宇宏,王赫,李宝馨;苦参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改变的作用(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4年03期
15 齐曼;李俊;;线粒体调控心律失常发生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5年10期
16 徐明;吴昊迪;李素芳;王世强;;心衰中Junctophilin-2的表达变化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功能[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17 赵芳;曹毅;关新萍;李阳林;;乌头碱急性中毒抢救成功2例[J];临床荟萃;2009年09期
18 李姝;王得利;栾海蓉;;心肌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敏;刘文涛;徐高杰;王钊;;RyR_2基因的沉默及其在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机制中的重要作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马增春;谭洪玲;肖成荣;王宇光;梁乾德;汤响林;高月;;附子对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A];2017年(第七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徐高杰;付敏;刘文涛;王钊;;乌头碱的心肌毒性效应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增春;谭洪玲;肖成荣;王宇光;李明;王宁宁;倪毓浩;高月;;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与效转换的作用途径[A];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徐明;吴昊迪;李素芳;王世强;;心衰中Junctophilin-2的表达变化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功能[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6 何作云;刘健;王培勇;;心肌细胞核钙信号的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卢中秋;;乌头碱急性中毒救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胡炳蔚;刘明俊;王志军;杨一光;邓新生;李贵明;李宏;梁强荣;苏平;;乌头碱毒理学研究总结[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何作云;刘健;;心肌细胞核钙信号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陈耀文;肖剑锋;罗为明;黄静霞;林月娟;沈智威;沈建新;吴仁华;;超低频磁场照射对心肌细胞胞内钙信号影响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1 邱俏檬;卢中秋;俞继芳;金小慧;;乌头碱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2 邱俏檬;卢中秋;俞继芳;金小慧;;乌头碱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3 李晓霞;;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A];玉溪市基层医师常见心血管疾病培训班(第一期)论文集[C];2013年
14 丁邦晗;王大伟;吴晓新;张忠德;李俊;;急诊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A];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年会暨急诊医学培训班论文集[C];2014年
15 张希龙;;OSAHS与心律失常[A];2015年全国睡眠呼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6 刘培良;黄朴忠;王晓洋;李岩;;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7 黄从新;;遗传性心律失常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18 郭涛;;心律失常诊治进展[A];玉溪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9 ;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2)[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2)资料汇编[C];2012年
20 黄从新;;用心电生物学的理念研究心电活动与心律失常[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暨广西心脏节律论坛(2011)资料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敏;乌头碱致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尹永强;牛磺酸镁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3 谭鹏;乌头碱型生物碱的模拟炮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魏巍;乌头碱降解产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金华;TEAD1通过调节线粒体基因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在小鼠心脏稳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6 邱荃;体外震波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7 王银;成年心脏成纤维细胞调控幼稚心肌细胞向成熟心肌细胞转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8 沈嘉希;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模型研究TMEM43调控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生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9年
9 张维山;TDCPP减轻H_2O_2和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0 安伟帅;IL-19在小鼠心梗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11 叶霖财;人婴儿期心肌细胞的增殖特征及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2 胡明;心梗后恶劣环境中受损心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加重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损伤[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13 王丹宁;受磷蛋白及钙-ATP酶的生成、转运,对正常及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钙调控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14 胡尹兰;抑制let-7i上调CCND2及E2F2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及损伤后心脏功能恢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15 张鹏;Wnt/JNK信号通路对心肌重构的调控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6 周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7 史倞;微小RNA-17-3p促进生理性心脏生长及保护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8 高伟;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促进小鼠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9 吴琼峰;TRPV4通道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0 奚望;线粒体功能障碍介导内质网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细胞的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丞浩;双酯型乌头碱致心肌细胞自发性钙释放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蒋晚珍;淫羊藿苷,一种抑制心律失常的钠钙通道阻断剂[D];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
3 汪玲芳;牛磺酸镁抗乌头碱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宏杰;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5 邹丽;五味子乙素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20年
6 李云飞;基于细胞离子通道的心律失常讨论初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熊玉琴;存在于正常家兔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K_(2P)通道电流[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何静;江油附子乌头花叶病毒分子检测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9 王宁宁;乌头碱激活Sirt3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10 杜成成;乌头碱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D];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
11 胡亮;乌头霜霉病病原物检测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12 王红;鞣酸刺乌头碱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13 孙文秀;刺乌头碱的提取、衍生物的制备以及其晶体结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4 王文烨;基于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心律失常分类[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5 王庆苗;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及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16 周洪敏;心肌细胞兴奋螺旋传播对其功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7 朱彬如;FPGA加速深度学习心律失常分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1年
18 王鹏;云南个旧市城区中老年人群心律失常流行病调查[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19 杨艳萍;柴胡三参胶囊含药血清对缺血缺氧模型大鼠心肌细胞CaMKⅡ及RyR_2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0 王珂;柯萨奇病毒B组3型结构蛋白VP2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初探[D];南昌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实习记者 张佳欣;人类心肌细胞制成“人造鱼”[N];科技日报;2022年
2 实习记者 张佳欣;人类心肌细胞制成“人造鱼”[N];科技日报;2022年
3 ;小鹿乱撞可能是心律失常[N];老年日报;2021年
4 ;怎样预防夏季心律失常?[N];21世纪药店;2021年
5 本报记者 葛思佳;精准消除心律失常:这一手术方式写进全球指南[N];江苏科技报;2020年
6 通讯员 崔玉艳;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N];家庭医生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心电图可查心律失常是否良性[N];科技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任壮;魏经汉教授谈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常心慌头晕须警惕心律失常[N];河北日报;2009年
10 任壮;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1 本报记者 曹玉祥;患心律失常如何检查、就诊[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2 ;通络: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N];健康时报;2006年
13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心律失常诊治专题(一)[N];健康时报;2006年
1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姚焰 本报记者 甘贝贝 整理;心律失常危害大 预警信号多留意[N];健康报;2021年
15 徐锐;饮酒可能是导致心律失常唯一诱因[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6 ;心律失常诊疗须提速提质[N];光明日报;2015年
17 本报记者 石英豪;治疗心律失常应多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N];中国妇女报;2010年
18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校园猝死多为心律失常[N];健康时报;2010年
19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吗[N];科技日报;2000年
20 通讯员 郭原君 记者 程守勤;“点燃”心肌细胞再生能力[N];健康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