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Bayes)网络技术的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摘要】: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采用的各类诊断标准对于该病各亚型的诊断尚不完备;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几类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的特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尚不统一,各医家提出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多系个人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部分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研究出的证型,由于研究方法学上存在不足,导致研究出的各类分型标准与抑郁症的临床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在中医辨治体系中,证候是关键。因此,在深入开展抑郁症中医研究之前,开展抑郁症的证候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研究在全面整理抑郁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以首发、原发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其他躯体和精神疾病、药物等对证候观察的干扰,在北京市内共7家单位对611例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和精神科量表观察。在此基础上,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Bayes)网络技术,结合中医理论、专家经验及其它各种统计方法来研究抑郁症的中医证候规律;分析不同抑郁程度、中医证型在抑郁症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证型)与HAMD抑郁量表7个因子及抑郁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出生季节等)与中医证候(证候要素、证型)、HAMD抑郁量表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包括:
(1)提取了抑郁症9个病机要素: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郁(滞)、血瘀、痰湿、火热;4个病位要素:心、肾、肝、脾;8个中医证型:肾虚肝郁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心肝火旺证。
(2)抑郁症与患者个人情况具有相关性:①抑郁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其中30~50岁为抑郁症的高发年龄,平均年龄为40.21±13.16岁;抑郁症以女性发病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1.9;中学(专)和大学(专)文化、干部和职员、平时社会交往和兴趣爱好偏少、在职人员、居住在城区、冬季出生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②不同抑郁程度在抑郁症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其中不同抑郁程度在不同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家庭关系、是否需照料他人、住房条件等人群中的构成比具统计学差异;③部分抑郁症HAMD量表的因子与患者部分个人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焦躯化因子与住房条件相关,住房条件充裕者焦躯化程度较轻;平时兴趣爱好与认知障碍因子相关,平时兴趣爱好广泛者认知障碍程度较轻,无兴趣爱好者认知障碍程度较重;年龄与睡眠障碍因子相关,18~30岁年龄段睡眠障碍程度较轻,≥50岁者睡眠障碍程度较重,睡眠障碍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平时兴趣爱好与阻滞因子相关,兴趣爱好广泛者阻滞程度较轻。
(3)抑郁症中医证候与患者个人情况具有相关性:①抑郁症各中医证型在抑郁症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其中抑郁症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是否需照料他人中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②部分抑郁症证候要素与患者部分个人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平时的兴趣爱好与精亏相关,无兴趣爱好者精亏程度较重;平时的兴趣爱好与阳虚相关,平时兴趣爱好广泛者阳虚程度较轻,无兴趣爱好者阳虚程度较重;③部分抑郁症中医证型与患者部分个人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平时的兴趣爱好与肾虚肝郁程度相关,平时兴趣爱好广泛者肾虚肝郁程度较轻,无兴趣爱好者较重;平时的兴趣爱好与肝郁脾虚程度相关,平时兴趣爱好广泛者肝郁脾虚程度较轻,无兴趣爱好者较重;年龄与气血两虚程度、痰瘀互结程度、心肾不交程度均相关,≥50岁者各型的程度较重,18~30岁者较轻,且任两个年龄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各型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4)抑郁症中医证候与HAMD因子具有相关性:①部分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与部分HAMD因子具有相关性。其中病位肝和病位心与焦虑躯体化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病位心;病位脾与体重因子相关;病机阳虚、气虚、火热、气郁及病位肝与认知障碍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病机气郁;病机精亏、阳虚、气虚、血虚及病位肝、脾与阻滞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病机精亏;病机阴虚、血虚、痰湿、血瘀与睡眠障碍因子相关,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是病机血瘀;②部分抑郁症中医证型与部分HAMD因子具有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型、心肝火旺型与焦虑躯体化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与体重因子相关;肾虚肝郁型、肝郁脾虚型、心肝火旺型与认知障碍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心肝火旺型;所有证型均与阻滞因子相关,相关性最高的是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痰瘀互结型与睡眠障碍因子相关,相关性较高的是痰瘀互结型。
(5)抑郁症中医证候与抑郁程度具有相关性:①部分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与抑郁程度具有相关性。其中抑郁程度与精亏相关性最高;②肾虚肝郁型在抑郁症中所占比例最大,为29.1%;抑郁程度在各型中的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程度与心肝火旺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6)发现肾精亏虚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但抑郁症也涉及其它的病机和脏腑。
|
|
|
|
1 |
唐启盛;曲淼;徐向青;罗斌;李侠;;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年12期 |
2 |
胡随瑜,张宏耕,郑林,张海男,陈泽奇,陈昌华,赵志付,王新本,刘发荣,李顺民,黄信初,俸建林,张捷;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0期 |
3 |
曲淼;唐启盛;裴清华;李侠;;抑郁症中医证候的聚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年11期 |
4 |
吴疆;;祖国中医学在治疗现代肿瘤患者抑郁中的贡献(附50例病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4期 |
5 |
吴崇胜;陈家旭;袁海宁;张捷;罗和春;王志强;;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证-症对应关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
6 |
赵晶;唐启盛;包祖晓;裴清华;曲淼;朱晨军;;颐脑解郁方改善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
7 |
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罗建清,张宏耕;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8 |
胡随瑜;;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3期 |
9 |
杨关林;王文萍;王健;李晓斌;王天芳;赵燕;罗立欣;张明波;贾智捷;李晓;;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
10 |
王文萍;李晓斌;王天芳;赵燕;杨关林;;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抑郁症的中医证候主、次症状[J];环球中医药;2009年02期 |
11 |
杜巧琳,王小云,韩丽琳;女性抑郁症内分泌免疫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4年10期 |
12 |
周玲;陈文垲;梅晓云;彭昌孝;李国春;黄云;陈文姬;彭计红;张喜芬;陈建设;褚蔚;丁兴;;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2期 |
13 |
陈泽奇
,郑林,张宏耕,陈昌华
,孙洁,张春虎
,胡随瑜;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Kappa一致性检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4期 |
14 |
姬道绪,王天芳,薛晓琳;抑郁症常见证候精神症状表现特点的初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5 |
程洪燕;武成;;81例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调查[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6 |
陈昌华,陈泽奇,胡随瑜,张宏耕,曹美群,刘英哲;抑郁症中医证型汉密顿抑郁量表因子分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7 |
张国夫;周海虹;韩咏竹;;抑郁症中医药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18 |
张立民;隐匿性抑郁症诊断探讨(附42例分析)[J];新医学;1995年08期 |
19 |
许律西;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20 |
陈三星;莫把抑郁当痴呆[J];长寿;199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