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研究
【摘要】: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因其高花费、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成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更加严峻。现今,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相关研究资料仍然很匮乏。本课题试图通过以下三部分研究来完善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并探讨髋部骨折与中医体质分型及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第一部分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986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流行特征及4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老年髋部骨折发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女性发生例数明显多于男性(男性372例,女性614例),70至89岁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高发年龄(该年龄段患者占总数的70.18%),呼和浩特老年髋部骨折有地区特点。(2)老年髋部骨折伴骨质疏松症诊断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10.19%、10.82%、18.36%、26.86%),但仍有大量漏诊。虽然抗骨质疏松治疗病例逐年增加,但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结论:(1)应针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特点,加强本地区人群髋部骨折,尤其是跌倒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2)呼和浩特地区骨科医生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存在不足,需要加强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进而采取更积极的态度,选择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骨密度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为筛选老年髋部骨折相对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骨折的发生。
方法:对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156例非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并对其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测量。
结果:按照中医体质分型,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21.15%,14.74%,15.39%,16.03%,16.67%。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结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与骨密度关系密切。
第三部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ERα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方法:收集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28例,按年龄配比选取汉族男性健康体检者128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骨密度检查,并进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
结果: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7.8%,42.2%和50.0%;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13.3%,53.9%和32.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Pp, pp, PP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XbaⅠ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4.7%,44.5%和50.8%;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3.1%,39.1%和57.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XX、Xx及xx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呼和浩特地区老年男性ERα基因基因PvuⅡ酶切位点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老年髋部骨折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