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gA肾病证候要素及其与血清分泌型IgA的相关性研究

韦冰心  
【摘要】: 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发病。既往IgA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多是以一定的辨证分型模式为前提进行的横断面的研究,缺乏统一的证候和证候纳入标准,使各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本研究探讨IgA肾病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希望能为IgA肾病证候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依据。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临床常由黏膜感染诱发或加重,考虑与黏膜免疫相关,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有研究表明其与IgA肾病的发病及病理类型相关。SIgA能否作为一个反应肾损伤和IgA肾病肾炎活动的特异性生物学指标用于临床,使该病的诊疗有所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IgA肾病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的特点。研究IgA肾病患者血清sIgA水平与证候要素积分、常用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2010年核心期刊上明确提出IgA肾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与统计,并制定证候要素积分表。抽取61例IgA肾病患者的静脉血,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学资料、病史及抽血当日的中医四诊资料和抽血一周内的西医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和评价。应用ELISA法测定标本中SIgA含量。 研究结果: 1.61例IgA肾病患者大多数病理分级为Lee氏Ⅲ-Ⅳ级,相对较重,病程4个月-18年不等,中位数为24个月,坚持中医药益气固表、清热解毒法或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现阶段大多数患者处在CKD1-3期,肾功能较稳定。 2.本虚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和阳虚,其中阴虚36例,占59%,气虚23例,占37.70%,阳虚12例,占19.67%;标实证候要素有风热、血瘀、湿热、湿浊、气滞、痰湿、水湿,其中风热35例,占57.38%,血瘀24例,占39.34%,湿热19例,占31.15%。 3.虚实均不明显者4例,纯虚无实者6例,仅有邪实无虚损者14例,虚实夹杂者37例,占60.66%。本虚各证候要素在各标实证候要素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痰湿积分、气虚积分与BMI相关。其他证候要素积分与BMI、年龄、病程无相关性。 5.气虚积分与活动性积分呈正相关,阴虚积分与慢性化积分呈正相关;风热、湿热积分与肾脏病理活动性积分呈正相关,风热、水湿与慢性化积分呈正相关,气滞与慢性化积分呈负相关。 6.湿热在CKD5期比在CKD1-4期的发生率高。而其它证候要素在CKD各期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风热、湿热和气滞在Lee氏V级发生率较高,Lee氏Ⅰ级风热发生率较低。其它证候要素在不同Lee氏分级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IgA肾病患者血清SIgA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SIgA与各实验室检测指标无相关性。 9.SIgA与湿热积分存在负相关性。 结论:(1)IgA肾病本虚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和阳虚,以阴虚为主;标实证候要素以风热、血瘀、湿热较为常见。(2)气虚可能与活动性病理改变相关;阴虚可能与慢性化病理改变相关;风热、湿热可能与活动性病理改变相关,风热、水湿、气滞与慢性化病理改变相关。(3)血清SIgA水平可能与IgA肾病发病相关,但与肾功能损害及肾炎活动指标无相关性。(4)在IgA肾病患者中,湿热可能与SIgA减少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年松,吴兆龙,张月娥,廖履坦;乙型肝炎病毒DNA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年01期
2 杜军;IgA肾病的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1997年06期
3 金琳;58例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郑智勇!350025福建省福州市,刘秉翰,余英豪!350025福建省福州市,孙慧敏!350025福建省福州市,吴文钰,谢福安!350025福建省福州市;IgA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淤积的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0年01期
5 王会玲,赵福涛;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IgA肾病1例[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3期
6 倪熙,洪钦国;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02年05期
7 王景福,邹建洲,丁小强,滕杰,宦金星,钟一红;IgA肾病86例临床和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4期
8 李青华,胡作祥,王时敏,郑智勇;IgA肾病79例临床参数与病理分型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05年02期
9 吴晓童,陈素英;24例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J];交通医学;1999年03期
10 盛丽先;小儿IgA肾病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年05期
11 林峰,李香兰;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国医论坛;2000年04期
12 关静,彭国辉,樊均明;黏膜感染——IgA肾病的危险因素[J];黑龙江医学;2003年06期
13 孙伟,周玥,高坤;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态势评述[J];中医药学刊;2003年10期
14 韩培英,郭登洲,黄春霞;IgA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2003年10期
15 陈香美,陈以平,谌贻璞,李平,陈建,危成筠,赵宗江,魏日胞,邓跃毅;286例IgA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2期
16 谢院生,陈香美;扁桃体与IgA肾病的发病和治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年04期
17 黄莉,廖蕴华,孙安远;HLA-DR4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关联性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5年05期
18 陈香美,程庆烁,廖洪军;单克隆抗体检测IgA肾病患者尿中细胞外基质的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19 王皞,翟增云,陶延芳,程梅,管益君;IgA肾病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临床荟萃;1996年04期
20 殷苏燕;IgA肾病的中医治疗概况[J];光明中医;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风;林宇春;赵宏杰;吴松梅;王晓明;孔力;雷钧涛;;证候数据多维界面细分与同界面数据分类及证候研究中的逻辑问题探讨[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余俊文;李美珍;张小娟;;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3 朱起之;;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68例疗效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4 路杰;许勇芝;唐荣;李尚妹;刘华锋;;肾功能代偿期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霆;陈波;马胜林;徐涛;沈国理;俞钻;赵小飞;徐雅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肺癌证候研究[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6 周家俊;郑平东;朱燕俐;;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贾英杰;李小江;孙一予;陈军;张莹;;中医病证结合的证候研究进展与思路探讨[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香美;;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认识IgA肾病进展的机制及其干预措施[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9 刘云海;李冀军;;IgA肾病的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10 徐旭东;顾勇;薛杨勇;徐元钊;王余民;张绮;朱济众;;激素联合二地汤治疗IgA肾病的随访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基于症状单元临床特征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田鹏;数据挖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证候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程军;IgA肾病药物治疗的系统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杨莎;IgA肾病扁桃体细胞上清对肾系膜细胞及小管细胞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5 彭用华;牛津分型病理指标的预测价值及IgA肾病危险因素分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许晓娟;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现代理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程小燕;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系膜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柳方娥;IgA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萨茹拉;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与转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陈瑜;槐杞黄对小鼠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冰心;IgA肾病证候要素及其与血清分泌型IgA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黎惠芸;185例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期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黄莉;HLA-DR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关联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4 宋艳艳;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0年
5 邬俊勇;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gA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耿兴花;中国长春地区汉族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媛;早期IgA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病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吴杰;903例IgA肾病临床预后指标与病理相关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9 刘英;益肾胶囊治疗IgA肾病血尿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金秀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IgA肾病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卫华 艾素;再谈中医治疗IgA肾病[N];健康报;2002年
2 张新萍;IGA肾病的防治[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 钟逸裴;中医治疗IgA肾病有特色[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4 张中桥;福辛普利钠配合中药治疗IgA肾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徐尤佳 李水根;中西医结合治IgA肾病有效[N];健康报;2004年
6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肾维宁冲剂治疗IgA肾病较潘生丁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乐羊;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独具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黎敬波;抓住本质 认识证候[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吕爱平;再论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