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郭秀锐  
【摘要】:20 世纪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致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损害,由此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可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与保持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生态系统健康自概念提出的10 来年内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新热点和最具活力的前沿。国外已开展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各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密切关注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但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尚未见到。 生态系统健康是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评价理论和方法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刚刚开展,许多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题进行了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与研究。首先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胁迫入手,分析致使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不健康症状的胁迫类型、胁迫因子及效应,通过计算城市生态足迹,从侧面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受胁迫程度及健康状况。然后论文概况出明确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深入探讨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城市生态学与系统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创建能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 (1)人类活动的胁迫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人类活动的胁迫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系统受胁迫的人为因素包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及浪费型的生活方式等。城市生态足迹是定量反映城市发展所占用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面积的指标。通过计算案例城市广州市的生态足迹发现,城市生态足迹远远高于其实际拥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且生态足迹有继续扩大趋势,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及外界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和压力较大,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需要得到重视。 (2)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本文在总结目前提出的一般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基础上,认为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应该从两方面看,从生态学角度,作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对外界不利因素具有抵抗力;从社会经济角度,应具备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完善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文中还分析了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外在表现为具有生机与活力、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均衡特征,功能上具备高效、低废,调控能力良好的特征。 (3)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健康科学、系统科学、城市生态学等的交叉科学。本文以等级理论、时空理论、城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为指导,本文总结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等级概念、时空论、城市生态论、系统生态论与系统工程论。这些评价理论为评价方法和评价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业喜,彭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江西科学;2003年03期
2 郁亚娟;郭怀成;刘永;姜玉梅;李艳秋;黄凯;;城市病诊断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3 周陶;范轶玲;;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道平;郝晓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3期
5 颜文涛;袁兴中;邢忠;;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7年10期
6 周游;董成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7 毕东苏;郭小品;;长三角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8 张嘉琪;何理;李小萌;孙士超;卢宏玮;李振通;;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S1期
9 韩雪;;大连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10 曾勇,沈根祥,黄沈发,王敏;上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11 秦趣;代稳;陈志霞;;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述[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4期
12 秦海旭;孙翔;;基于生态系统医学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12期
13 文先明;熊鹰;;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系统工程;2008年11期
14 郑影华;李森;黎志伦;;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评价[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5 李梦婕;申双和;李雨鸿;邹学智;陶苏林;;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形势[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22期
16 易琪媛;张延飞;丁木华;;基于信息熵方法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2期
17 卢育红;李富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实例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18期
18 赵帅;柴立和;李鹏飞;程宏鑫;;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模型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19 刘伟;石惠春;刘鹿;;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2期
20 胡晓辉;黄民生;林李月;;福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洋;钱金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唐山市为例[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梦林;左其亭;;基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分析[A];水科学前沿与中国水问题对策——第十三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李梦婕;申双和;李雨鸿;邹学智;陶苏林;;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形势[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C];2016年
4 颜文涛;邢忠;衰兴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邬洁;黄黎;吴明作;;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研究进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商彦蕊;王卫;;河北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7 石洪华;秦建运;郑伟;;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8 王磊;丁晶晶;任义军;丁玉华;季永华;梁珍海;;江苏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快速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邱彭华;;珠江口人工次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压力分析[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莹;张英;管博;;海洋缺氧对生态系统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1 周敬宣;李勇;;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规划区域统筹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建设[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12 沈佐锐;;温室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13 郝占庆;姬兰柱;;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14 徐姗楠;李纯厚;刘永;肖雅元;徐娇娇;;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5 李新荣;;认知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健康中的作用[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6 郝占庆;姬兰柱;;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7 王妍;刘杏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与展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8 王初升;牛文涛;纪雅宁;黄丁勇;宋普庆;林荣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研究[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9 袁政涛;陈锦辉;杨红;吴健辉;王春峰;焦俊鹏;;上海隧桥工程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初步评价[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0 邹桃红;张继权;路兴昌;伊坤朋;佟志军;刘兴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秀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丽;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孟令冉;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耦合调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4 陈万旭;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及其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5 方云祥;安徽省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6 陈小燕;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仇蕾;基于免疫机理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宋延巍;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马良;东北地区泥炭地水文动态与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11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D];河南大学;2005年
12 崔莉;浙江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3 赵丹;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诊断与建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14 赵强;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5 李笑春;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6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17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8 郑保章;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与调控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9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20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颖;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河南大学;2011年
2 鲁的苗;基于能值分析的无锡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赵佳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郭锐利;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范轶玲;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坤坤;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帅;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伟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罗凤琦;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李湾湾;西南中心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与演变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
11 徐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12 邬洁;河南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3 刘香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4 何阳秧;陕西省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5 李扬;昆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6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7 谭春果;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仿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8 罗绮;重庆都市圈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9 金传芳;江苏沿江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0 王乐;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分析评价[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明;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
2 记者 王建喜;改善湿地生态状况 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N];滨海时报;2019年
3 记者 付巨晗 通讯员 林辉东;“两河”整治要转向追求独立生态系统健康[N];惠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葛铸聪;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 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N];东营日报;2020年
5 谭一泓;人与生物圈计划将重启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任务[N];科学时报;2010年
6 记者 魏奇峰;发挥各自优势 携手共建智慧城市[N];兰州日报;2016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董思 通讯员 靳亮亮;深圳发力“海绵城市”建设[N];深圳商报;2017年
8 记者 秦荣 通讯员 谢青云 宋文忠;打造会“呼吸”的城市[N];孝感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郭泽莉;城市“成长烦恼”如何消除[N];中国花卉报;2017年
10 记者 邵婧彦;嘉兴经开区构建“海绵生活”居住图景[N];嘉兴日报;2017年
11 ;转理念 补短板 建设中国“好”城市[N];中国建设报;2017年
12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 赵弘亚;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的建议[N];濮阳日报;2021年
13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徐林 后方联动记者 曹斯 赖竞超 翻译 江玥;妥善处理新老城市生态系统衔接[N];南方日报;2013年
14 本报驻多伦多记者王心见;健康的自然健康的人类[N];科技日报;2003年
15 记者 王俊杰;加强刁口河综合治理 保障黄河安澜和生态系统健康[N];东营日报;2022年
16 本报记者 陈美谕;以植物多样性促人居环境提升[N];中国花卉报;2018年
17 本报记者 田方;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N];贵阳日报;2016年
18 罗鸣;多举措维持我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N];华兴时报;2018年
19 本报记者 徐姚;如何给城市和乡村添韧性[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20 ;2010年度优秀提案[N];湘潭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