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SA影像的湿地植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摘要】: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最初生产者和能量的固定者,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最重要的营养级,能综合反应湿地的生存及环境特征,并在湿地的物质、能量、水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湿地植被研究是湿地研究的重要基础。叶绿素是植被光合作用能力和发育阶段的指示器,是监测湿地植被生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研究在整个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高光谱遥感由于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和较强的波段连续性,能够获取更为精细的光谱信息,为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化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更加简便有效的工具。本文基于机载AISA高光谱影像,以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在野外采用ASD Field Spec3非成像光谱仪获取了湿地典型植被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同时在室内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以上述数据为基础,对机载AISA高光谱影像和实测冠层反射率数据进行多种变换和运算,提取了多种光谱特征变量,采用相关性及单变量线性拟合分析技术,分析光谱特征变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二者的关系模型,包括叶绿素含量与“三边”参数的相关模型、叶绿素与比值光谱指数(SR)模型和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ND)的相关模型、叶绿素与前人总结的7种植被指数的相关模型。另一方面,利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冠层光谱曲线,构建TCARI/OSAVI指数,建立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模型。并统一采用交叉检验中的3K-CV方法对估算模型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最后基于机载AISA高光谱遥感影像对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及空间分布制图,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光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前人总结的三边参数与7种植被指数中,三边参数基于光谱位置的变量,在红边位置(WP r)与叶绿素含量呈现最大正相关0.867。基于光谱面积的变量,在黄边面积(SDy)呈现了最大正相关0.711。基于植被指数形式的变量,红边面积(SDr)与黄边面积(SDy)构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到-0.581,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次,本文所选取的前人总结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大多数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高光谱植被指数NPCI呈现最大负相关,达到-0.876。在构建的光谱指数中结果显示归一化组合(ND)和比值(SR)组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总体相关性比较高。较好的组合均为550-700nm与700-1400nm以及550-700nm与1600-1900nm。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好的指数分别是SR(565nm,740nm)和ND(565nm,735nm)。
(2)根据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的几个光谱指数建立最优估算模型,分别为在红边位置估算模型:y=0.113x-78.74;归一化指数ND(565nm,735nm)估算模型:y=21.11x-18.58;NPCI植被指数估算模型:y=-9.307x+2.284。通过验证可知:这三个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检验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了0.7以上,均方根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均较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小的相对误差,其中,基于NPCI指数建立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达到了86.4%。
(3)根据PROSAIL模型模拟的植被冠层反射率,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植被冠层的叶绿素含量提取模型。得出了叶绿素含量和TCARI/OSAVI之间的一个预测关系式:y=-28.9In(x)-12.05。对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可知,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0.744、均方根差RMSE=0.45和相对误差RE=16.7%,预测精度达到了83.7%。
(4)根据机载AISA高光谱影像数据,分析NPCI和PVI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基于AISA影像的植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最后进行参数制图。研究发现:NPCI指数在基于AISA影像建立的估算模型(y=-7.096x+2.192)的精度要高于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估算模型(y=-9.307x+2.284),预测精度达到了79.6%。基于AISA影像数据计算得出的PVI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达到0.739,并建立了基于PVI指数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y=0.001x+1.688,预测精度达到了82.5%。
|
|
|
|
1 |
马树庆;长白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估算及其在农业开发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年03期 |
2 |
刘占宇;黄敬峰;吴新宏;董永平;王福民;刘朋涛;;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
3 |
杜自强;王建;沈宇丹;;山丹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
4 |
苏占雄;石辉;郭晋伟;李静;李秧秧;;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灌木地上生物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5 |
廖明光,李士伦,谈德辉;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6 |
宋高丽;;基于Excel的建设项目建安工程费估算模型建立[J];山西建筑;2010年04期 |
7 |
廖培涛;蒋忠诚;罗为群;尹辉;;碳汇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8 |
贾宏俊;段宏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绿色建筑造价成本估算模型[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6期 |
9 |
李素云;;Fuzzy分级统计在生物龄估算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0 |
张谷;;单一工业实现总产出成本最小的企业规模及企业总个数估算模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11 |
王秀珍,黄敬峰,李云梅,王人潮;水稻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遥感学报;2004年01期 |
12 |
魏凤英;;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类型的集成估算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
13 |
童凯军;单钰铭;王道串;杨露;陈文玲;;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6期 |
14 |
张顺谦;马振峰;张玉芳;;四川省潜在蒸散量估算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09年06期 |
15 |
杜为静;李淑敏;李红;孙丹峰;周连第;;汉石桥湿地水质参数光谱分析与遥感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3期 |
16 |
刘家福;占文凤;梁雨华;李京;黄山;;P-Ⅲ型分布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估算模型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7 |
舒守娟,喻自凤,王元,白玛;西藏地区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空间分布估算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8 |
杨杰;田永超;姚霞;曹卫星;张玉森;朱艳;;水稻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
19 |
张永勤,缪启龙,彭补拙;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估算模型研究[J];水文;2002年02期 |
20 |
姚付启;张振华;杨润亚;孙金伟;王海江;任尚岗;;ANFIS在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7期 |
|